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影、社会与观众

电影、社会与观众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作者: 孙承健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60493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承健著的《电影社会与观众》是一本电影社会学著作。
电影作为文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产品,一种社会话语实践,也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电影叙事在建构世界的同时,也同时被现实世界所建构,电影与社会之间这种互为建构的存在关系,使得有关影像叙事的话语研究,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银幕可见之影像,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可见的影像话语背后,那些不可见的一整套社会运作机制。
本书主要从电影作为工业机构、社会机构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生产与再生产机构这三个方面,阐述电影文本与社会泛文本,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电影及其工业机构

电影及其文化工业的形成

垂直整合与早期电影产业模式

电影机构间的竞争及其权利形态的构架

营销与“高概念”和奇观化的电影策略

第二部分 社会价值的载体和协调者

角色脚本及其社会期待

叙事及其“社会推理模式”

阶层意识与“狂欢化”的叙事策略

基于社会化的机构竞争与协调

叙事文本的价值预设与道德前提

基于“替代性满足”的社会公正及其想象

第三部分 文化与意识形态机构的生产与再生产

“观者的位置”及其机构的运作

规训及其无意识的话语支配技术

再现:权力话语的运作机制

“主导叙事结构”及其范式

国家认同及其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四部分 观众与大众文化

作为意义生产参与者的观众

明星与观众:机构运作的社会“溢出效应”

代际关系与作为“标志性事件”的电影

大众文化的“自相矛盾”及其思辨性

游戏化的快感形式:数字技术时代的影像“逆袭”

第五部分 电影、神话:故事世界及其建构模式

表征实践与影像意义的话语建构

冲话模式与电影的故事世界

木马屠城“特洛伊”

贼邦神话的电影空间想象及其文化再生产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