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镜头下的旋律: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变迁

镜头下的旋律: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变迁

  • 字数: 24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万书亮,刘晓强,徐洲传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25339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万书亮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刘晓强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徐洲传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
万书亮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刘晓强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徐洲传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录
绪论影音本体论 第一章新中国电影民族风格 第一节电影与民族音乐的结合 第二节电影音乐中民族风格的表达 第二章特殊时期主旋律电影主导背景下电影的民族风格审美特点:以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例(1949—1978) 第一节“人民电影”观念的提出及其对电影音乐创作的导引 第二节创作主体思想与心态的主动适应与调整 第三节苏联电影音乐的渗入与民族元素的融合表达 第四节长影厂电影音乐简介及研究现状分析:以雷振邦音乐创作为例 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音乐民族风格审美的文化选择(1979—1990) 第一节改革开放初期电影工业体系中的音乐创作制度 第二节现代意识的初显与通俗意识的萌芽 第三节第五代导演的集体亮相与电影音乐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王酩:旋律、调式的巧妙穿插与重复简介及研究现状分析 小结 第四章从电影产业的低谷与重生看电影音乐民族风格审美的兴衰沉浮(1991—2010) 第一节电影生产机制的重新构建与市场化步伐的曲折坎坷 第二节“流行音乐”的再定义与电影音乐的影响力实现 第三节商业的突围与音乐文化的反思 第四节创作本位的转变 小结 第五章转变与反思(2011至今) 第一节创作层面 第二节文化层面 第三节媒介层面 第四节新中国电影音乐民族风格的评述与反思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