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晋南北朝/中国陵墓雕塑全集

两晋南北朝/中国陵墓雕塑全集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张道一 李星明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68215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5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艺术,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既保持本土文化特征,又汲取外来文化因素。历汉末三国薄葬之风后,两晋某些贵族官宦墓前开始列置神道石雕。及至南北朝,帝王陵墓设置神道石雕已成常制。南京附近现存二十余处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构成南北朝陵墓石雕的主体。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历年发现的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的种类配置和造型风格与南朝不尽相同。北朝墓葬出土的石墓门和石棺椁、石棺床或行榻等葬具上的浮雕和缝刻艺术价值甚高,有的明显含有佛教和祆教等外来文化成分。两晋南北朝随葬墓俑可分南北两大系统,在南方,自西晋而历东晋南朝,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始终是墓俑很为集中的地区,但一直保持小俑群的规模。而在北方,从西晋起,历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墓俑发展延绵不断,俑群由小而大,至北朝晚期,已拉开隋唐墓俑昌盛时期的序幕。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风格并呈,反映了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彩斑斓的文化景象。
《中国陵墓雕塑全集》选录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代表作品二百五十六件(组),彩色图版三百帧,分墓表石雕、石墓门及石葬具雕刻、墓内俑像二大类,其中有相当部分为考古新发现,在此抢先发售发表。彩色图版前冠本卷编着者专论两篇,后附图版说明,旨在体现这一时期陵墓雕塑艺术的基本状况。
目录
专 论
两晋南北朝陵墓石雕艺术
两晋南北朝墓俑概述
图 版
壹 墓表石雕
一 韩寿墓神道华表西晋
二 苛府君墓神道华表西晋
三 大夏马 十六国
四 一兀恪景陵神道石人 北魏
五 元子攸静陵神道石人 北魏
六 元子攸静陵神道蹲狮 北魏
七 蹲狮北魏
八 蹲狮北魏
九 义慈惠石柱 北齐太宁二年(五六二年)
一○ 卧羊 北齐
一一 卧羊 北齐
一二 辟邪 北齐
一三 元宝炬永陵神道天禄西魏大统十七年(五五一年)
一四 刘裕初宁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宋
一五 刘裕初宁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宋
一六 萧承之永安陵神道束侧麒麟 南朝齐
一七 萧承之永安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齐
一八 萧赜景安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齐
一九 萧道生修安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齐
二○ 萧道生修安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齐
二一 萧鸾兴安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齐
二二 陵口萧梁河东岸麒麟 南朝齐梁
二三 陵口萧梁河西岸麒麟 南朝齐梁
二四 萧顺之建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梁
二五 萧顺之建陵神道北侧麒麟 南朝梁
二六 萧顺之建陵神道南侧石柱 南朝梁
二七 萧顺之建陵神道北侧石柱 南朝梁
二八 萧融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二九 萧融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三○ 萧融墓小辟邪 南朝梁
三一 萧秀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三二 萧景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三 萧景墓神道石柱 南朝梁
三四 萧宏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五 萧宏墓神道西侧石碑和石柱 南朝梁
三六 萧宏墓神道东侧石柱 南朝梁
三七 萧宏墓神道东侧龟跌 南朝梁
三八 萧恢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九 萧恢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四○ 萧绩墓神道石刻全景 南朝梁
四一 萧绩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四二 萧绩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四三 萧绩墓神道东侧石柱 南朝梁
四四 萧衍修陵神道北侧麒麟 南朝梁
四五 萧纲庄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梁
四六 陈霸先万安陵神道南侧石兽 南朝陈
四七 陈霸先万安陵神道北侧石兽 南朝陈
四八 陈蓓永宁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陈
四九 陈蓓永宁陵神道束侧麒麟 南朝陈
贰 石墓门及石葬具雕刻
五○ 雕龙伎乐石柱座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五一 雕龙伎乐石柱座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五二 雕龙石柱础 北魏
五三 永固陵石券门 北魏
五四 万年堂石门框武士浮雕 北魏
五五 娄散墓石门门额 北齐武平元年(五七○年)
五六 徐显秀墓石门门额 北齐武乎二年(五七一年)
五七 徐显秀墓石门门扇 北齐武乎二年(五七一年)
五八 康业墓石榻 北周天和六年(五七一年)
五九 康业墓石榻围屏缝刻之一
六○ 康业墓石榻围屏搀刻之二
六一 康业墓石榻围屏绕刻之三
六二 康业墓石榻围屏鲢刻之四
六三 安伽墓石门门额 北周大象元年(五七九年)
六四 安伽墓石榻 北周大象元年(五七九年)
六五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
六六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一扇奏乐舞蹈图
六七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三扇居家宴饮图
六八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四扇主宾相会图
六九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六扇奏乐宴饮舞蹈图
七○ 安伽墓石榻左侧屏风
七一 安伽墓石榻右侧屏风
七二 史君墓石门 北周大象二年(五八○年)
七二 史君墓石椁 北周大象二年(五八○年)
七四 史君墓石椁南壁
七五 史君墓石椁南壁局部之一
七六 史君墓石椁南壁局部之二
七七 史君墓石椁西壁
七八 史君墓石椁北壁
七九 史君墓石椁东壁
八○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一
八一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二
八二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三
叁 墓内俑像
八三 镇墓兽 西晋兀康二年(二九二年)
八四 捧物男俑 西晋元康七年(二九七年)
八五 女俑 西晋元康七年(二九七年)
八六 堆塑人物楼阁魂瓶 西晋
八七 堆塑人物楼阁魂瓶 西晋
八八 镇墓兽 西晋永康二年(三○一年)
八九 牛车 西晋永康二年(三○一年)
九○ 镇墓武士俑 西晋永康二年(三○一年)
九一 镇墓武士俑 西晋永康二年(三○一年)
九二 坐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三 骑马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四 骑马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五 持盾武士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六 武士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七 对坐书写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八 对坐奏乐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二年)
九九 女侍俑 西晋
一○○ 男侍俑 西晋
一○一 男侍俑 西晋
一○二 镇墓俑 西晋
一○三 镇墓俑 西晋
一○四 女俑 东晋太和四年(三六九年)
一○五 男侍俑 东晋
一○六 持盾武士俑 束晋
一○七 持盾武士俑 东晋
一○八 鞍马 东晋
一○九 长舌镇墓俑 东晋
一一○ 镇墓兽 东晋
一一一 男立俑 束晋
一一二 男立俑东晋
一一三 男立俑东晋
一一四 女立俑 东晋
一一五 象奴俑东晋
一一六 男俑南朝
一一七 女俑南朝
一一八 镇墓兽 南朝
一一九 女俑南朝
一二○ 女俑 南朝
一二一 牛车及牵牛俑 南朝
一二二 文吏俑南朝○
一二三 女俑南朝
一二四 女俑 南朝
一二五 鞍马 南朝
一二六 男立俑 南朝
一二七 跨马启程俑 南朝
一二八 仪仗队俑 南朝
一二九步辇俑 南朝
一三○ 骑马俑 南朝
一三一 戴毡帽徒附俑 南朝
一三二 横髻女立俑 南朝
一三三 骑马吹号角俑 十六国
一三四 甲骑具装俑 十六国
一三五 带弓箭男立俑 十六国
一三六 女立俑(二件) 十六国
一三七 女乐俑(二件) 十六国
一三八 抚筝女乐俑 十六国
一三九 吹奏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 击鼓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一 弹奏琵琶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二 侍女俑(二件) 十六国
一四三 骑马奏乐仪仗俑(二件) 十六国
一四四 镫甲马 十六国
一四五 牛车 十六国
一四六 侍女俑 十六国
一四七 舞乐俑(一组八件) 北魏,
一四八 镇墓俑 北魏
一四九 镇墓俑 北魏
一五○ 牛车及车夫俑 北魏
一五一 男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二 女俑(二件)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三 武士俑(二件)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四 男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五 女乐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六 女乐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七 甲骑具装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八 骑马武士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九 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 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一 驮粮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二 骆驼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三 镇墓默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四 侍女俑 北魏
一六五 镇墓兽 北魏正光五年(五二四年)
一六六 鞍马北魏正光五年(五二四年)
一六七 骑马武士俑 北魏孝昌元年(五二五年)
一六八 镇墓武士俑 北魏孝昌元年(五二五年)
一六九 镇墓兽 北魏孝吕兀年(五二五年)
一七○ 镇墓兽 北魏孝昌兀年(五二五年)
一七一 抱壶女俑 北魏孝吕一兀年(五二五年)
……
图版说明
……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