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

论语

全本注译解读,今译英译对照,明明白白读经典,领悟《论语》中的智慧
  • 字数: 4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肖湘武 编译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066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作。本书作为针对青少年的解读版本,具有以下特点:
作者在精研、深教《论语》双语课程的基础上,按照目前学校教育中"弘扬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结合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论语》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和翻译。
将《论语》中的每句分为原文、注释、今译、英译、解读五个部分,从中西结合的现代视角阐释《论语》这一儒家经典著作的主张和思想。
注释准确易懂,译文流畅明白,能够引导青少年逐字逐句地细读乃至细品,从而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发掘传统文化中虽历经千年却依然饱含生气的智慧和活力。
作者简介
肖湘武,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中学英语不错教师,嘉定区第三批骨干教师,第七届学科带头人,英语教研室兼职教研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咨询组成员。曾出版《书博士系列·英语经典诵读文》多部著作。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附录一:《论语》人物表
附录二:孔门七十二贤
附录三:孔门十哲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道德的思考博大精深,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传统文化的光辉思想已铸入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延续了几千年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人伦教育、修身教育、人格教育,培育了历代具有至大至刚人格的先哲圣贤,以及爱国爱乡的中国人,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在今天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作为记录孔子“嘉言懿行”的语录,《论语》恰好可用作修身养性的指南,于是它的地位便日益突出。

《论语》英译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论语》英译做了自己的探索,其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正如书名所昭示的一样,此书以中学生为主要的目标读者,旨在帮助他们整体阅读并熟悉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行为和思想。仔细阅读“注释”有助于学习并夯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而提升阅读传统经典的能力;“今译”降低了理解原文的难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理解偏差,而将“原文”和“今译” 对照阅读既有助于准确把握原文在当今语境中的恰当表达,也有助于逐渐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因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每个篇目后的“解读”是本书最主要的特色,其中所蕴含的观点或许仅为笔者的一孔之见,但它却是笔者在广泛阅读、深度思考和仔细求证的基础上,融合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阐发的议论,其目的既是深化、延伸对相关篇目的理解,又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当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的尝试。此外,笔者还试图运用参见系统将散落在个别篇目中的观点串联起来,以期前后连贯,整体理解孔子的思想。

为中学生提升英语,尤其是汉译英能力提供一个研习样本。《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语言学习者应掌握的“听、说、读、写”四技能中,“写”其实是糅合了“译”在其中的,这是因为任何学习者都难以达到直接使用外语思维的高度,使用外语表达时都会自主或不自主地进行着从母语到外语的转换。本书所提供的英语译文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读者渐次地体察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并逐步提升汉英转换的能力。

遵循扬弃的原则,提出个人的理解。前人对经典的发掘与研究可谓周详完备,成果浩繁。我们做研究固然应该师法古人,但决不可泥古不化,而应在广征博引、小心求证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本书的编译过程中,本着该原则,对个别篇目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如将“知和而和”解读为“仅仅为了和谐而追求和谐”(1.12),将“父母唯其疾之忧”解读为“除了生病,任何事情都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忧”(2.6),将“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处理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立足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夯实基础的作用。英语教学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加大语言信息量的输入,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认识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习得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具交际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达成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感谢杨伯峻、刘殿爵、林戊荪和丁往道等先贤前辈,他们的研究硕果给了我最多的帮助。

感谢嘉定二中,尤其是周凤林校长。每当我有所懈怠时,是他给我激励和鞭策。

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夫人袁生津女士。每当我遭遇“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的窘境而停滞不前时,是她鼓励我努力不可放弃。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本人承担因书中所阐述观点而连带的任何责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