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陈远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2-02-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867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民国知识人的命运,实堪为读懂中国的一个群体样本。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作者陈远在众多的民国读物中,跳出了相关当事人口述史的感情和利益纠葛,也不同于一般后世著述“事后诸葛”式的窠臼,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带着温情和敬意,搜集各方资料,沉着平缓地叙述复原着故国旧事。没有动人心魄的传奇,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壮,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透过个体命运叙述的朴实无华的文字,同样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惊涛骇浪与吊诡,以及个人在大时代的无奈与坚守。
内容简介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是历史学者陈远历年来历史随笔选集。延续其研究知识分子的理路,内容涉及民国历目前的大学校长梅贻琦、蔡元培、司徒雷登;报业巨头张季鸾、吴鼎昌、王芸生,以及新旧交替之间的知识分子黄炎培、梁漱溟、冯友兰和解放区成长的知识分子贾植芳、李新、周而复等人。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作者陈远在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命运时,力求在有新材料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独出机杼。另外附有作者与李泽厚、余英时、许倬云、唐德刚等四位在世界华语范围内大师级前辈的对话,读来启人深思。
作者简介
陈远,史学研究者,近年来一直关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生态变迁等题目。文章散见于《南方周末》《随笔》《温故》等,数次被《新华文摘》转载,并为多家选本选录。著有《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编著有《逝去的大学》。
目录

教育当年
清华风物今安在?
不同的大学,相同的命运
令人怀念的老报馆
家学的消亡
看那一群风流的人物
老南开人的一代风骚
北大110周年校庆的反思
昔日教育家
胡适日记中的
胡适不宽容的一面
梅贻琦的选择
生死皆寂寞的教育思想家
“性”博士的文化气魄
蒋梦麟:联合中的现实考虑
梅贻琦:西南联大的真正掌舵人
司徒雷登:燕京大学的灵魂
负伤的知识人
黄炎培:以教育始,以政治终
此般师生此般情
在学术与气节的跷跷板上
被辜负的爱国心
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
历史的吊诡
费孝通的两个世界
刀割到自己方觉痛
贾植芳:负伤的知识人
赵俪生:一二?九知识分子的歧路
关于季羡林去世的几点思考
广陵散从此绝矣
换个角度读历史
蔡元培为什么能够做成最成功的教育家新解
由燕京大学想到的
“北大是常为新的”新解
西南联大:不是最好的学校
郑天挺“奉调”南开探微
势利的历史
费正清为什么反对李约瑟
出山与在山
出山不比在山清
蒋介石:总统原来是常人
章乃器:在政治和经济的天平上
傅泾波:站在司徒雷登身边的人
大公报四巨头
读书札记
两相比较读《家书》
家书中的历史
知道的和说出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新回忆录的一致与不一致
仅有理念是不够的
自由不在彼岸,而在于争取
道与势之间的党人之争
一杯毒酒,他却甘之如饴
陶菊隐又如何?
一边心凉一边眼热
顾颉刚的方法李泽厚的思想
“不采?花即自由”
与前辈谈
当代华语学术界四大重镇思想的精华。
李泽厚:《论语》非圣经
余英时:《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许倬云:《万古江河》是思乡,更是对中国的期望
与唐德刚先生聊历史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