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雅各布.布克哈特

雅各布.布克哈特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德)洛维特 著作 楚人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996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什么能够解释一位拥有出色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喜爱?优选的可能就是两者在认知上拥有相类似的精神脉冲,比如尼采对叔本华,科耶夫对黑格尔,洛维特对布哈特。本书是此类有趣现象的又一有力佐证。
雅各布?布哈特是现代艺术科学的奠基人。他一生中目睹了19世纪传统的衰败和20世纪革命兴起的交替过程,并成为革命时期的激烈反对者,所以他极力否认国家核工业觉醒背后的进步信念。卡尔?洛维特很早就从布氏的文章中发现了这一核心思想,即批判新时代的历史哲学,应该考察在历史中的意识,并以包容对立而不是调和对立的方式考察,这是布氏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本质需要,也是洛维特的哲学怀疑精神的本质需要。洛维特在布氏避开新时代哲学以及科学活动,转向文化和艺术的考察中发觉了一种哲学上的本真意义,这是自黑格尔以降的哲学传统所匮乏的东西。
因此,本书没有给布氏配上一个哲学体系,而是发展其关注的核心:受苦和行动的人才是历史学考察的核心。洛维特用“在历史中间的人”这一批判性用语来标注布氏的立场,也表明他自己的观点:人的独立自主的世俗地位与他维护自己的观察着地位和求知任务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此种观点堪称一种提示,对布氏的深邃思考的主要动机、对他质疑历史与哲学的结合、以及用何种方式思考20世纪人的灰暗处境的提示。
作者简介
作者:(德)卡尔?洛维特(Kar l?with
卡尔?洛维特(Kar l?with),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译者简介

楚人,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译有莱纳?赛普《富有阴影的国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生存与死亡的对话》。
目录
布克哈特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态度
布克哈特,在历史中间的人
序言
布克哈特与尼采
语言、哲学、科学的关系
布克哈特历史观中的人性立场
对布克哈特决定不问政治的历史解释
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过渡
布克哈特用历史眼光考察当前世界所形成的后古典理论
布克哈特的“文化”史
有关布克哈特的评注
《时代转折的形象》
《布克哈特:强力与自由》/《布克哈特:反思历史》
《布克哈特,西方人的解释和证据》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一卷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二卷和第三卷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四卷和第五卷
文献说明
读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