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史

中国史

  • 字数: 97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吕思勉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05879
  • 版次: 1
  • 开本: 10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史(超值白金版)》:
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
学习中国历史的推荐阅读书
吕思勉是史学界认可的旧籍读得很多的一位大师,二十四史通览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很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很敬重的授业恩师。《中国史(超值白金版)》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研究旧国故的精神,有名史学家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
史学大师吕思勉写给人家的历史经典读物
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
《中国史》又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目前靠前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长期被用为大学教材与青年“自修”读物,数十年不断重印再版,在1933-1935年的3年间重版4次,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坛影响极大。
在此之前有柳诒徵《历代史略》出版(1902年),又有夏曾佑《近期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与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1904年),但夏著止于隋,刘著止于西周末。故自远古及民国之接近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吕氏此书乃为靠前部。它是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是很很好不错、很完整的国史教材,是一部学习中国历史的认可很好不错版本。
吕思勉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他治史严谨、规模宏达、视野开阔,擅长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中国史(超值白金版)》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其史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语言之生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之公正,为同类书所不及。 
内容简介
《中国史(超值白金版)》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写给大家的历史经典读物,它是我国历目前靠前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长期被用作大学教材与青年“自修”读物。数十年里不断重印再版,在1933-1935年的3年间重版4次,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坛影响极大。在此之前有柳诒徵《历代史略》出版(1902年),又有夏曾佑《近期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与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1904年),但夏著止于隋,刘著止于西周末,均未完成。故自远古及民国之接近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吕氏此书当为靠前部。《中国史(超值白金版)》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全书共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几部分来阐述,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等各个时代,内容涉及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专门知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等各个领域。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另外,书中开列的参考阅读书目,为读者进一步学习、研讨历史等学问指明了方向。吕思勉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他博学多识,治史严谨,治学规模宏达,视野开阔,特别注重社会状况的阐述。《中国史(超值白金版)》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在书中,作者对史事评述、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也多平实中肯发人深思,是一部学习中国历史的认可很好不错版本。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吕思勉先生是史学大家、国学大师,是有名史学家钱穆很敬重的授业恩师,也是有名学者易中天很推崇的史学大师,人称“易中天品三国言必称吕思勉”。其研究极其通博,在传统领域博学贯通。他甚至在书法、象棋、围棋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曾任中华书局及商务印书馆编辑。1920年后于沈阳、苏州、上海等地执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史学系主任兼教授。光华大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后,任华东师大一级教授。
吕思勉和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是中国现代目前专享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大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方面宏阔,著作宏富,著述上千万字,几乎都是史学经典,在当时也有广泛影响,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史学研究的靠前个高峰.著有《中国史》即《白话本国史》(1923)、《中国文学变迁考》(1926)、《经子解题》(1927)、《字例略说》(1927)、《说文解字文考》(1931)、《理学纲要》(1931)、《先秦学术概论》(1933)、《中国民族史》(1934)、《燕石札记》(1937)、《吕著中国通史》(1940)、《先秦史》(1941)、《秦汉史》(1947)、《两晋南北朝史》(1948)等。 
目录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 獯粥
第二节 东胡
第三节 貉
第四节 氐羌
第五节 粵
第六节 濮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 豪杰亡秦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 匈奴
第二节 西域
第三节 朝鲜
第四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赋税
第四节 兵制
第五节 法律
第六节 学术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人藏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赋税制度和民生
第六节 学术和宗教
……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五篇 现代史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 
摘要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义》自此已下,凡有九事,黄帝制其初,尧舜成其末,故连云黄帝尧舜也。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