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云南少数民族图库.怒族独龙族

云南少数民族图库.怒族独龙族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周文林编 著
  • 出版日期: 2005-08-01
  • 商品条码: 9787805868011
  • 版次: 1
  • 开本: 48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5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云南有2.6万,包括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继西县也有少量分布。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生裔。这两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互相交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怒族有自已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已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过去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凡事喜好请巫师占卜。     怒族非常讲究礼貌,团结互相。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要再三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因难则全寨相帮。     怒族善于演奏乐器,瑟琶和口弦较普及。青年男女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变”和“拟力”两种怒族乐器来“弹”。这两种乐器音域广,表现力强,怒族青年自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会被认为是笨,他有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拟向她弹响怀中的“达变”,“叮咚”地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女青年听到求爱,会吹起“力”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都可以“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内容简介
  独龙族是云南人口最少的特有民族,现有人口55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滇西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少数散居在怒江两岸的福贡、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人”。     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族人之间亲善友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现在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猎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该语族中保留早期面貌较多的一种语言,使用人口虽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独龙族的信仰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所以,灵魂观念、鬼的观念、天的观念一直是独龙族原始信仰的核心。灵魂观念的最具体的表现方式即妇女的纹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