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双重属性视觉下的工业地遗产化研究

双重属性视觉下的工业地遗产化研究

  • 字数: 2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范晓君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50874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范晓君,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旅游管理专业,获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任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遗产旅游(工业遗产)及旅游规划与管理方面。在核心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5篇科研论文,其中双核心2篇、核心4篇、英文论文2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学术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及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011年赴德国进行短期访问并考察欧洲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中国工业遗产的选择性诠释――沈阳铁西的案例研究(sel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heritage――Case study of Shenyang Tiexi District》一文作为优选论文,收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丛书之二:国际工业遗产保存委员会TICCIH2012年会选刊》,得到参会各国学者的好评。
利用专业优势助力遗产旅游地及生态旅游区发展。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国际旅游岛建设与生态文明村深化发展研究及井冈山世界遗产申报项目。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梳理及文献综述
一、国际遗产的双重属性
二、遗产概念演变与遗产化
三、国际工业遗产的双重属性
四、中国工业遗产的双重属性
五、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四章 中国工业地遗产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工业遗产的文化属性及其保护
二、中国工业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再利用
三、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共生和矛盾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工业遗产的文化属性及其保护:沈阳铁西老工业区
一、铁西工业化发展历程
二、铁西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历程
三、铁西工业遗产的存留形式特点
四、工业遗产与沈阳老工业城市文化形象
五、以建立地方认同为目的的工业遗产保护
六、铁西工业遗产保护的推动机制及影响因素
七、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工业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保留与再利用:
广州旧工厂改造创意产业园
一、广州工业化发展历程
二、广州旧工厂保留与再利用
三、广州工业遗产的留存形式
四、旧工厂改造的功能置换和意义诠释
五、广州工业地遗产化的推动机制及影响因素
六、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双重属性相对平衡的可能情境: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再利用
一、德国工业遗产概述:后工业社会之德国鲁尔区
二、德国工业遗产的遗产化历程
三、德国工业遗产双重属性的相对平衡
四、德国工业遗产化推动机制的平衡
五、中德情境比较
六、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一、工业遗产知识传播和扩散中的双重属性
二、双重属性与工业遗产的存留形式
三、双重属性协调发展的可能情境
四、研究贡献
五、研究局限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l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
附录2 红专厂工业建筑景观用途及诠释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