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

  • 字数: 27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小刚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4671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对导致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考察这些因素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操纵译者对原文做出改动、并使创造性叛逆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创造性叛逆在译入语中的意义和价值;译入语文化对原语文化的接受;以及两种文化融合后译语文化的走向。
作者简介
刘小刚,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译介学研究。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2011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
目录
总序
前言
引言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创造性叛逆与跨文化交际:目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创造性叛逆――跨文化交际中的对抗与融合
第一节  哲学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
一、决定着创造性叛逆的前理解
二、创造性叛逆――视域融合的表征
第二节  一个个案――《哀希腊》前期译本以及拜伦形象的分析
一、专为区区政见――梁启超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二、自哀与革命――马君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孤独的个体与传统文化――苏曼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第三节  创造性叛逆的规定性特点
一、普遍性
二、历史性
三、原文规定性
第四节  创造性叛逆的概念意义
第五节  创造性叛逆:审美性与社会性
一、审美性创造性叛逆
二、社会性创造性叛逆
第二章  主体性研究
第一节  创造性叛逆的多重主体与主体间性
一、译者主体性对读者主体性的遮蔽
二、《宫女》的喻指――翻译话语中创造性叛逆的多重主体与主体间性
第二节  接受环境的主体性与传统主体的消解
一、译语规范与权力的主体性
二、接受环境的主体本质
三、译者的僭越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创造性叛逆
第一节  晚清小说话语与创造性叛逆
一、众声喧哗的晚清小说话语
二、翻译小说文本流传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晚清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晚清翻译的两难――传播西学与抵制暴力的冲突
一、反暴力行为――《惨社会》中的创造性叛逆分析
二、抵抗、消解与固有道德的重新建构――吴趼人《毒蛇圈》评点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
第三节  传统文化视野下人物形象的杂合――凡尔纳《八十日环游记》中译人物形象分析
一、福格形象的创造性叛逆
二、阿黛形象的创造性叛逆
第四章  诗学与创造性叛逆
第一节  文言翻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
一、叙述者的隐去――林译《黑奴吁天录》中创造性叛逆的分析
二、间接引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以《吟边燕语》为例
第二节  白话翻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
一、《黑奴传》中的白话小说程式
二、翻译叙述者的介入――以《毒蛇圈》、《电术奇谈》、《海底旅行》为例
结语
一、创造性叛逆与民族文化中的世界性因素
二、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