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占问苍天 出土文献中的数术文化

占问苍天 出土文献中的数术文化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化平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7229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0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确定性如此之多,应对的手段却少得可怜。生病受伤,只有求助巫医。洪水来临,逃难之外,就是听天由命。长途旅行中,除修炼好各类求生技能之外,只能自求多福。
生活的不确定性催生了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占卜就是其中一种。古人认为,占卜是求问于鬼神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占卜本身亦有不确定性。灼烧龟甲不一定会有裂纹,或许裂纹乱七八糟,无从辨认。用数字占卜,得到的数字很多,同样有解读的问题。因此,人们运用占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控制手段,持续改善。经历长时间的改善后,有的占卜方法变得十分成熟。对操作占卜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他们期待的结果之一。不过,对占卜方法本身的存亡来说,这却未必是好事。一种成熟的占卜方法有可能因为过于成熟而失去神秘性和发展空间,然后被淘汰。
古人遭遇不确定性只能求助于神灵,占卜是人类与神灵沟通的途径之一。这条通神之路如果让人一眼看透,则人人均可通神。在有些人看来,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此,占卜方法有必要保持它的不确定性、神秘性。流传至今的许多占卜方法之所以仍能使人们相信,秘诀正在于不是所有人都通晓这些占卜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其仍有令人着迷的神性魅力。
在中国,古老的占卜方法之一是今天人们极少使用的骨卜。商周时期,人们对骨卜十分信任,无论生老病死这样的个人事务,还是战争胜负这样的军国大事,无事不可问于龟甲兽骨。西周初期以后,人们对骨卜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但一直到两汉时期,此法仍然是人们迷茫之际,求神指路时仰赖的方法之一。至于在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20世纪时,人们仍常常乞灵于骨卜。
大约比骨卜略晚的时候,人们发明了用数字占卜的方法。这种方法比骨卜难度要大,因为它建立在人类的数学知识之上。这种方法首先要通过某种手段获得若干数字,然后依据这些数字进行分析,判断吉凶休咎。到殷商时期,可能已经有了八卦,只不过并未用阴、阳等符号来书写。到西周中晚期,《周易》可能已经完成编纂。不过,直到春秋时期,用《周易》占卜未必比骨卜等更为流行。
星占术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占卜方法,它的难度比骨卜和数占更大,因为它建立在天文知识之上。天上的星辰比地上的人还要多,要认识这些星辰,总结它们的出没规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因此,相较于骨卜和数占,中国星占术发展得要慢一点,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星占术的复杂性,它一直只被少数人所掌握,所能占卜的范围也多限于军国大事。
目录
第一编 钻龟焚骨,占卜求吉
一、钻凿而灼,观兆决疑
二、层层把关,机构复杂
三、一卜再卜,不厌其烦
四、甲骨通灵,不废人谋
五、历代编著,卜书甚多
第二编 奇偶阴阳,变幻莫测
一、可三可六,形式多元
二、因而重之,周人始创
三、一阴一阳,是为易道
四、亦诗亦筮,圣人系之
五、疑而卜筮,据象释卦
六、由象入义,化为经典
第三编 奇幻梦境,卜以问之
第四编 阴阳五行,杂以八方——秦汉时期的《日书》
一、东南西北,无吉不往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