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

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

  • 字数: 1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周蕾(ReyChow) 著
  • 出版日期: 202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253359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华裔学者 揭开语言未痊愈的创伤,重新定义后殖民研究的具身感知边界 ◎学者好评推荐 一部简短精悍却权威的著作。 ——乔安妮·利奥(Joanne Leow),西蒙菲莎大学副教授 本书对后殖民研究中语音与语言的相关论争做出了激动人心、充满智慧的重要贡献。 ——扎希德·R. 乔杜里(Zahid R. Chaudhary),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 周蕾提出了另一种有关身份与隔阂、记忆与遗忘、双语和失语的探索性问题,并对法农、本雅明、德里达、阿切贝和恩古吉的语言进行富有洞见的讨论。《不像说母语者》充满挑衅,却也不可或缺。 ——罗兰·格林(Roland Greene),斯坦福大学教授 《不像说母语者》读起来像一部伟大的小说。透过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与当代场景,周蕾为后殖民和流散研究再次做出宝贵的贡献。这次她面对的是尽管棘手却至关重要的“言语”问题,即母语或口音的丧失导致的身体种族化。她审视了那些身处不平等语言和政治经济之间的人所遭受的损失与影响。她的学术态度一如既往地无畏、诚实、审慎。 ——斯马洛·坎布雷利(Smaro Kamboureli),多伦多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是华裔文化批评家周蕾基于种族、语言、身份认同的研究作品。出于自身对身份认同的敏感,周蕾观察到语言带来的不平等与失语,反思不同肤色和阶级的语言与写作,认为语言实际上成为一种生命政治的秩序。 从德里达对法语的自传性反思入手,到与非洲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同等的对语言先天论的烦恼,继而“揭开语言尚未痊愈的伤疤”,作者潜入巴金、梁秉钧、马国明、本雅明、保罗·利科等人的文本,重新思索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与跨语言现象所带来的失落感。本书不仅重新定义了后殖民研究中的地缘政治边界,还展示了如何将历史经验与基于声音和剧本的习惯、实践、情感、想象联系起来。
作者简介
周蕾(Rey Chow),出生于香港,斯坦福大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现任教于杜克大学。目前的学术工作集中于后结构主义理论的遗产、语言作为后殖民现象的政治,以及视觉技术与数字媒体时代生存经验和知识范式变迁。著有A Face Drawn in Sand: Humanistic Inquiry and Foucault in the Present,Entanglements, or Transmedial Thinking about Capture,The Rey Chow Reader等。已出版中译版的有:《温情主义寓言:当代华语电影》《世界标靶的时代》《原初的激情》《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妇女与中国现代性》等。 译者简介: 周云龙,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和跨文化戏剧研究。著有《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研究》《越界的想象:跨文化戏剧研究》,译作有《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一卷第一册)和《大陆的神话:元地理学批判》(合译)等。
目录
《跨越丛书》总序 译者前言 有关非英文文献的说明 致谢 导论 肤色——关于语言、后殖民性和种族化 一 德里达的单语遗产 二 不像说母语者:言语的后殖民场景和外来语的接近性 三 翻译者,背叛者;翻译者,哀悼者(或梦想跨文化对等) 四 以食运思,反写中心:梁秉钧和马国明的后殖民写作 五 一个香港童年的声音与书写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