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信息丰富环境下学习——从信息海洋启航到智慧学习

在信息丰富环境下学习——从信息海洋启航到智慧学习

在信息爆炸中做个不迷航的学习者,只需走对这六步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 迪丽娅·纽曼 ... [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361104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掌握“智慧学习”模型,将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化解为六大步骤,难题迎刃而解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信息科学和学习科学的交叉研究, 介绍了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 进而介绍了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所使用的“智慧学习”模型。本书还针对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各学习阶段, 以及图书馆等非正式教育环境下的学习, 给出了“智慧学习”模型的实际运用案例。书中所阐述的方法, 不仅为读者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启发, 还传达出一种“生活处处有信息”的思维习惯, 引导学习者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同时, 也为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迪莉娅·纽曼(Delia Neuman),德雷塞尔大学计算与信息学院荣休教授,她对信息素养以及人(特别是K-12学生)如何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感兴趣。她的研究涉及信息学和学校图书馆等多个研究项目,专注于“智慧学习”模型。玛丽·让·特切·德卡罗(Mary Jean Tecce DeCarlo),德雷塞尔大学教育学院读写研究专业副教授,曾在公立学校担任课堂教师和课程开发人员20年,研究兴趣涉及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早期素养发展和阅读理解等领域。维拉·J. 李(Vera J. Lee),德雷塞尔大学教育学院读写研究专业副教授,曾教授幼儿读写课程,目前研究重点是移民家庭的家校阅读和语言实践,多语言家庭的学校、社区参与,以及成年学习者的公民素养。史黛丝·格林韦尔(Stacey Greenwell),肯塔基大学教学设计图书馆馆员,曾任信息共享中心主任。艾伦·C. 格兰特(Allen C. Grant),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教育与职业研究学院教授,院长。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本科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与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掌握教学设计”主持人和主讲人,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屠莉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副主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IAACS)会员,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秘书长。冯建超,教育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学习科学、高等教育等,出版教学设计译著近10部。方向,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指导下的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著有《基于系统设计的美国新学校变革》。
目录
第一章  信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研究的视角   1.2  什么是信息?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视角   1.2.1  知识维度     1.2.2  认知过程维度     1.3  观点整合   1.4  什么是学习?      1.4.1  早期的学习理论      1.4.2  当下的学习理论      1.5  信息与学习    1.6  信息与当下的学习:建立理论和推进实践    1.7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信息丰富的环境:从单一感官到数字化  2.1  什么是信息丰富的环境?  2.2  信息丰富环境中的信息对象      2.2.1  单一感官信息对象    2.2.2  多感官信息对象      2.2.3  交互式信息对象      2.2.4  数字信息的交互与学习     2.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信息丰富的环境:在线世界以及信息传播技术  3.1  在线环境:交互性、信息和学习     3.2  在线环境的学习供给      3.2.1  访问网络找到信息对象     3.2.2  适用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学习供给      3.3  信息传播技术的学习供给的理论和研究     3.3.1  分布式加工和协作   3.3.2  话语策略与分布式加工      3.3.3  协作策略和话语策略      3.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下的学习者与利用信息开展学习:信息研究与教学设计的结合     4.1  信息学研究   4.2  信息素养运动  4.3  当下利用信息开展学习      4.4  未来的方向   4.5  填补空隙     4.6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贡献     4.7  信息研究的贡献      4.8  信息研究同教学设计与开发的结合 4.8.1  研究问题    4.8.2  理论框架    4.9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扩展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和批判素养在利用信息开展学习中的作用   5.1  数字素养      5.1.1  数字素养的概念化 5.1.2  通过数字素养利用信息开展学习      5.1.3  数字环境与利用信息开展学习   5.2  批判素养      5.2.1  批判素养概念化      5.2.2  利用信息开展学习:批判素养视角     5.2.3  批判素养与利用信息开展学习   5.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智慧学习”:利用信息开展学习的一种模式   6.1  信息素养与教学   6.2  “智慧学习”模型:引论      6.3  “智慧学习”模型:理论      6.3.1  知识维度      6.3.2  认知过程维度      6.3.3  知识类型、认知过程与信息素养      6.4  “智慧学习”模型      6.4.1  第一阶段:鉴别      6.4.2  第二阶段:定位      6.4.3  第三阶段:评价      6.4.4  第四阶段:应用      6.4.5  第五阶段:反思      6.4.6  第六阶段:精通     6.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智慧学习”与利用信息开展学习的评估      7.1  评估观的演进   7.2  高风险评估   7.3  评估与利用信息进行学习   7.4  “智慧学习”模型和利用信息开展学习的评估:正式环境      7.5  “智慧学习”模型和利用信息开展学习的评估:非正式环境   7.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智慧学习”模型实际应用      8.1  幼儿教育示例   8.1.1  确定一个可以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8.1.2  定位信息以解决问题      8.1.3  评价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信息     8.1.4  应用信息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8.1.5  反思到目前为止工作的过程和产品      8.1.6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8.1.7  应用“智慧学习”模型的反思 8.2  小学教育示例   8.2.1  确定一个可以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8.2.2  定位信息以解决问题     8.2.3  评价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信息     8.2.4  应用信息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8.2.5  反思到目前为止工作的过程和产品      8.2.6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8.2.7  应用“智慧学习”模型的反思  8.3  初中教育示例   8.3.1  确定一个可以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8.3.2  定位信息以解决问题      8.3.3  评价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信息    8.3.4  应用信息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8.3.5  反思到目前为止工作的过程和产品     8.3.6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8.3.7  应用“智慧学习”模型的反思   8.4  高中教育示例   8.4.1  确定一个可以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8.4.2  定位信息以解决问题     8.4.3  评价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信息     8.4.4  应用信息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反思到目前为止工作的过程和产品   8.4.5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8.4.6  应用“智慧学习”模型的反思   8.5  大学教育示例   8.5.1  确定一个可以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8.5.2  定位信息以解决问题     8.5.3  评价信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信息 8.5.4  应用信息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8.5.5  反思到目前为止工作的过程和产品  8.5.6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8.5.7  应用“智慧学习”模型的反思   8.6  实施“智慧学习”模型的潜力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