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尺谱通论

工尺谱通论

(文献、音像、图文并茂,带你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千百年来“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重要载体)
  • 字数: 4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吴晓萍 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36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工尺谱通论》的出版,不仅会极大地推动对于工尺谱的系统化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此研究及译谱和念谱实践的基础上,必将对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工尺谱通论》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不仅学术意义重大,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工尺谱的系统化研究,让民间众多的乐谱不再被束之高阁,让它们真正成为有血有肉的鲜活的音乐,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河北音乐会工尺谱, 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和乐种, 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力图在研究内容上作进一步扩展, 从目前存活的、使用工尺谱的乐种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影响广泛的乐谱作为研究对象, 意义重大。本书填补了我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领域的空白, 也为我国传统乐谱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吴晓萍,文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1970年5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硕士学位;同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 | 一
第一节 有关工尺谱产生的代表性观点 | 四
第二节 工尺谱及与之相关的两种乐谱 | 一八
第三节 工尺谱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 三六
本章小结 | 八一

第二章  昆曲工尺谱 | 八三
第一节 昆曲历史概述 | 八七
第二节 昆曲工尺谱的特征 | 一〇八
第三节 昆曲工尺谱的译读 | 一二六
本章小结 | 一四二

第三章  传统琵琶工尺谱 | 一四三
第一节 琵琶及琵琶音乐发展概述 | 一四六
第二节 琵琶工尺谱的特征 | 一五九
第三节 琵琶工尺谱的译读 | 一七七
本章小结 | 一九七

第四章  西安鼓乐俗字谱 | 一九九
第一节 西安鼓乐概述 | 二〇一
第二节 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特征 | 二〇七
第三节 西安鼓乐俗字谱的译读 | 二四三
本章小结 | 二七五

第五章  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 | 二七七
第一节 中国佛教京音乐概述 | 二八〇
第二节 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的特征 | 二九〇
第三节 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的译读 | 三二五
本章小结 | 三三八

第六章  河北音乐会工尺谱 | 三四一
第一节 河北音乐会概述 | 三四三
第二节 河北音乐会工尺谱的特征 | 三四九
第三节 河北音乐会工尺谱的译读 | 三九六
本章小结 | 四一二

第七章  福建南音工尺谱 | 四一五
第一节 福建南音概述 | 四一七
第二节 自成体系的福建南音工尺谱 | 四二二
第三节 福建南音工尺谱的译谱 | 四八五
本章小结 | 四九七

第八章  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 | 四九九
第一节 工尺谱的本质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以文字符号记录音乐的乐谱谱式 | 五〇二
第二节 工尺谱的基本特征之一: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方式相联系的框架性特征 | 五〇五
第三节 工尺谱的基本特征之二:谱字的多义性 | 五〇九
第四节 工尺谱与中国传统乐律学的密切关系 | 五一一

参考文献 | 五一九
后  记 | 五四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