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奥尔夫教学法指南

奥尔夫教学法指南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德)沃尔夫冈·哈特曼 著 余丹红 编 余丹红 译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878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奥尔夫教学法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教育学概念之一。从近一百年前发端、并于1948年首次应用于小学教学以来,它并未失去最初的吸引力,而是恰恰相反——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在世界各地,奥尔夫教学法在各种可能的教学领域都进行了实践,从幼儿园到小学课堂,并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 遵循“人能获得多大成就取决于对过往历史的把握”之理念,沃尔夫冈·哈特曼带领我们回顾了引人入胜的奥尔夫教学法的指导原则及其发展历程,其目的是用它们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并推动它进一步发展。许多当代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对工作坊中获得的理念和素材倍感鼓舞,并渴望尽快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这些新东西。然而,如果不了解它们的来源,缺乏艺术视野与理解深度,就有可能使教学浮于表面,把充满内在张力、生机勃勃的实践降低到仅仅是有趣可爱的“傻白甜”活动。沃尔夫冈的著作提醒我们要考虑基本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将指导我们实现从儿童到所有年龄段的艺术家们都需要并值得拥有的那种教育。这是一个回顾过往的机会,从中可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如何抵达当下所在,以及下一步可能是什么。请诸位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吧!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深入了解卡尔·奥尔夫和古妮尔德·凯特曼的音乐教学工作的信息,并描述了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以及两位创立者如何通过学校音乐教材而实现的教学目标。本书揭示了卡尔·奥尔夫在童年时即发展自身创造力,以及这种个人经历如何使他确信儿童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 书中还论及在一个危险的政治时期作为艺术家的生存困境,并用大量笔墨来描述合作者古妮尔德·凯特曼的职业生涯。她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贡献常常被遗忘或低估。书中指出,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与其歌剧、著名的《卡米娜·布拉纳》(Carmina Burana)一样,都来自于相同的哲学背景和艺术精神,因此它必须被视为在他的整个作品系列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奥尔夫教学法的意图付诸实践,需要一定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持开放性态度,以便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提供必要的空间。这是将课堂活动称作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的必要条件。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观察点,即关于奥尔夫教学法与乐器教育之间的关系,这种关联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如果认识并尊重这些棘手的问题,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提升乐器教学领域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哈特曼曾就读于维尔茨堡大学,研究方向是中小学教学法;后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奥尔夫学院(莫扎特艺术大学)深造。之后,他在慕尼黑的两所“奥尔夫示范学校”任教。同时期,他开始在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制作音乐教育节目,并在其中直接进行教学法授课。移居奥地利后,他成为克拉根福特音乐学校校长和克拉根福特卡林西亚州立音乐学院的教师(任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和乐器及声乐教育系主任)。在卡林西亚时,他与卡林西亚萨克斯乐团合作为儿童举办教育音乐会,并参与长号四重奏组进行半职业性的演出。他还曾担任维也纳音乐大学的讲师(1992-2005)、萨尔茨堡奥尔夫学院客座教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哈特曼在30多个国家举办过奥尔夫教学法工作坊,写过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文章,并为两部儿童歌剧、一部音乐剧、一部室内歌剧和许多其他作品撰写剧本。他与赫尔曼·瑞格纳和鲁道夫·尼克林一起在德国美因茨的朔特出版公司担任器乐教学材料的联合编辑。 余丹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音乐教育系主任(2001—2018),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2018— )。曙光学者(2005),上海领军人才(2020),中国教育协会理事(2023)、中国教育协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019— ),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2021— );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SME,2020)理事,美国音乐教育者协会(NAfME)国际会员,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会员,捷克音乐教育协会荣誉会员。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高校“音乐美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中国音乐教育年鉴》主编,高中《音乐》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中等技术学校《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部国家教材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制订小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学科学业水平监测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 源非宏旨,影响深远
第二章 教学理念之预响——卡尔·奥尔夫的童年与青年时期
第三章 “三重奥尔夫”:《卡米娜·布拉纳》-教学法-戏剧作品
第四章 艰难时期的工作状况
第五章 勿忘古妮尔德的贡献
第六章 何谓奥尔夫教学法
第七章 “永远在成长……”——奥尔夫学校教材中的音乐
第八章 奥尔夫教学——创意教学
第九章 远眺篱笆之外——奥尔夫与其他教学法
第十章 当我们演奏(玩)乐器时我们真的在玩吗?——奥尔夫教学法与器乐教育的微妙关系
第十一章 今日之奥尔夫教学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