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安福阳明学——江右王学重镇安福县学人群研究

安福阳明学——江右王学重镇安福县学人群研究

阳明文库旨在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海内外阳明学研究成果,聚力打造成具有权威性、唯一性、现象级的出版工程。
  • 字数: 5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 作者: 彭树欣 著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807705284
  • 版次: 1
  • 开本: 24开
  • 页数: 58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安福阳明学作为阳明学重镇,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书以安福一县为考察单位,穷搜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坚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将文献考证与哲学分析相结合,梳理整个安福阳明学发展脉络,力图还原整个安福阳明学发展的总体历史面貌,尤其是复原或重构15个重要思想家原本的哲学思想脉络和体系。作者主要采取他们与阳明良知学进行“思想对话”的形式来展现其思想原貌。全书文献丰富、考论详备,研究具体、规模宏大,填补了江右王学重镇安福县学人群没有系统研究专著成果的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阳明文库》“学术专著”中的一种。明代阳明后学以江右(江西)人数最多,成就也最高,其中又以吉安府安福县为代表。安福阳明学者达170多人,加上同道者更达230多人。当时就有阳明学“时惟江西为盛。江西之盛,惟吉安。吉安之盛,惟安福”之说(聂豹)。如果以县为考察单位,那么在一个县出现人数如此多、成就如此高的阳明学学人群,实属罕见。安福不仅是江右王学重镇,而且也是全国阳明学中心之一。因此,安福阳明学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虽然对于安福阳明学有一些关于其重要人物的个案研究及其讲学和社会实践方面的研究,但还未见有人将安福阳明学作为一个学人群或学术共同体来作综合性、全面性的研究,本书则首次作此研究。本书整体框架分为绪论、总论、分论和余论。绪论部分先阐释“安福阳明学”及其地位,然后综述前人相关研究,再指出研究的问题、思路、结构和方法。总论部分为第一章,从文化史和学术史的视角,概述安福阳明学形成和发展的场域、思想来源、形成过程和发展阶段。分论部分为第二至七章,其中第二至六章,分别论述三代安福阳明重要弟子的哲学思想,第二、三章为安福阳明亲传弟子论(分上下),第四章为安福阳明再传弟子论,第五、六章为安福阳明三传弟子论(分上下),第四代安福阳明弟子因无重要人物且文献缺乏,故无专章论述;第七章则全面考证、简述所有安福阳明学者及同道者,其中阳明学者为有师承者,分四代(亦即四节)进行考述,同道者为无师承但认同、同情阳明学,用一节考述。余论部分总结安福阳明学的总体特点、论定其学术贡献和影响及思想定位、指出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再加一个附录《安福阳明学大事记》,以编年的形式呈现明代安福阳明学120年的简要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彭树欣,江西莲花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西省阳明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民俗学研究,主攻方向为阳明学和梁启超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在《光明日报》《孔子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社科奖多项。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明代安福阳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安福阳明学形成和发展的场域/020
第二节安福阳明学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来源/040
第三节安福阳明学的形成过程和发展阶段/059
第二章安福阳明亲传弟子论(上)
第一节刘晓论/078
第二节第二节邹守益论/087
第三章安福阳明亲传弟子论(下)
第三节刘文敏论/148
第四节刘邦采论/165
第五节刘阳论/184
第六节王钊论/203
第四章安福阳明再传弟子论
第一节王时槐论/216
第二节邹善论/269
第三节朱叔相论/283
第四节朱调论/292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