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 字数: 19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波)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 著 马睿 译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2222292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六次获得诺奖提名,传奇记者的四十年狂飙之路:逆着人流,进入灾难中心—— 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生涯,足迹遍及一百余个国家。穿越火线,深入亚非拉人迹罕至的地区,从大事件的现场发回一手报道。 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十余次被拘禁关押,四次被判死刑。创作非虚构作品二十余部,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获得五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钉子一般坚硬”的世纪记者:“真正的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的惊人融合”(萨尔曼·鲁西迪);“现代新闻报道的超凡魔术师”(约翰·勒卡雷);“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见证者……一波又一波难民朝一个方向涌去,逃离灾难,而卡普希钦斯基反其道而行,进入灾难的中心”(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2. 冲出铁幕:全世界都是他的现场—— 1956年,乘坐一架在战争中服过役、机身布满补丁的老式双引擎螺旋桨飞机DC—3,波兰工农兵大学生、新手记者卡普希钦斯基终于越过国境,飞向罗马,开始长达四十年漫游世界的旅程。 在印度,从小接受社会主义平等教育的他,发现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坐人力车的老爷;在阿富汗,他因为没有签证被扣押,但无法被遣返,因为来时那架飞机已经飞走了,而那是唯一的一架。感谢“百花齐放”的方针,他得以来到中国,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亲切会谈,读“毛选”和《庄子》,但还没等开始报道,自己在波兰的报社团队就解散了…… 六十年代非洲政变频发。在纳赛尔的埃及,为政权服务的游民犹如“闲置岩浆”,效果甚至好过供养一支昂贵的全职警察队伍。在殖民体系崩溃、内战爆发的刚果,所有人都成了逃亡者,传教士指挥儿童进行军事操练…… 1979年,他在德黑兰见证了伊朗国王统治的最后几周:示威人群、口号呐喊、射击噼啪声和瓦斯恶臭的世界,然而狙击手撤去之后二手书商便涌现在街头。而在不远处的波斯波利斯,矗立着大流士的宫殿和薛西斯后宫的废墟…… 3. 带着希罗多德穿越战火:真相就在历史深处—— 在四十年穿越火线的全球之旅中,卡普希钦斯基始终随身携带着希罗多德的《历史》。这本写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作品在波兰曾被禁止印刷,直到斯大林去世才得以出版。 可希罗多德能有什么问题?他笔下的古希腊是“一个每隔几年就会血流成河的明亮的世外桃源”。他写羽翼未丰的僭主学习如何保有权力,记录居鲁士大帝的穷途末路、征服者大流士的残暴和溃败、被围困的巴比伦城内的屠杀、雅典的毁灭、波斯舰队的沉没……还有在历史熔岩的爆发之间求存的反抗者,“渺小起来没有限度”但却想要站在这种破坏力对面的人。 卡普希钦斯基试图记录的二十世纪——强权、战乱、灾祸、流散,以及历史缝隙中如奇迹般保存的日常生活——与希罗多德的世界神奇地相遇了。在一个冲破铁幕的波兰人眼中,彼此呼应的例子堆积如山。“历史的丰功伟绩真是由人的弱点和邪恶造就的吗?”“为什么人们会互相发动战争?这两个世界为什么要互相争斗到你死我活?从来如此吗?将永远如此吗?” 两位各自时代的记录者,跨越东西方的边界,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寻找真实故事的拼图。“他为什么无所畏惧,能孜孜不倦地投身这场伟大的冒险?我认为是一种乐观的信念:相信这个世界可以被真实描述,相信这么做有价值。” 4. 镜头对准当下,每一幕又都是《历史》—— 卡普希钦斯基用写下的每一页证明:有很多个世界,每一个都不同,每一个都很重要。历史不只是已经完成使命并被抛弃的人类行为的记录,历史是连续不断的当下。“我们在历史记载中遇到的事情,和自以为在这个时代可以躲开的事情,完全相同。”理解他者,即是理解自己。 5. 经典绝版多年,重译本全新上架:“我们身处黑暗,被光包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特别推荐: 像希罗多德一样,他倾听并且记录,但从不指责。他的一生都在探寻——探寻,而非完成什么使命。他想找到什么?当然是异国的细节;文化差异;在战后波兰极度缺乏的丰富拼图。但除此之外,他寻找的是人类共同的善意,即便在极端的流血冲突、虐待狂式的复仇和堕落中也是如此。我们的希望在哪里?也许在于尊严——那种朴素的尊严,处处成为压迫者的眼中钉、却永远无法被彻底根除的尊严。那种说“不”的尊严。 考虑到他目睹过的一切,卡普希钦斯基比任何作家都更有理由悲观,但悲观并不是他惯常表达的情绪。他更常表达的是惊奇。惊奇世间竟然如此辉煌与卑劣并存。在《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它描写的只是土耳其博物馆内的一个场景,但对于这位谦逊之士、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见证者来说,却有一种墓志铭的味道: “我们身处黑暗,被光包围。”
内容简介
四十年,走遍全球,亲临火线
一个人冲破铁幕的觉醒之路
一部穿越两千年、连贯东西方的编年史
卡普希钦斯基认为,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是“世界上第一位记者和第一位全球主义者”。从中国到伊朗,从尼日利亚到刚果,从安哥拉到亚美尼亚……希罗多德陪伴年轻的卡普希钦斯基冲破铁幕、走向世界,教会他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故事,并从那里理解和讲述他所处的日益全球化的现代世界。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Ryszard Kapuściński,1932—2007),波兰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摄影师、诗人,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和伟大的记者之一。在四十余年的驻外记者生涯中,足迹遍及一百余个国家,尤其深入亚非拉人迹罕至的地域,亲临火线,从大事件的现场发回一手报道。曾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十余次被拘禁关押,四次被判死刑。创作了二十余部非虚构作品和诗集,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获得五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赞誉他是“真正的大师”;萨尔曼·鲁西迪称赞他的作品是“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的惊人融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见证者”;约翰·勒卡雷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的超凡魔术师”。 译者简介: 马睿,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先后做过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梨视频文娱总监,曾在《文汇报·文汇学人》《新知》《鲤》发表过多篇编译作品和文章。
目录
1跨越边境1
2滞留印度15
3火车站和宫殿29
4罗比诵念《奥义书》43
5百花齐放57
6中式思维71
7世界旅途上的记忆81
8克洛伊索斯的幸与不幸91
9战斗结束了101
10诸神的起源111
11宣礼塔上的风景121
12阿姆斯特朗的音乐会133
13佐庇鲁斯的脸143
14野兔153
15在死去的国王和被遗忘的众神之间165
16向希斯提埃乌斯的头颅致敬177
17在兰克医生那里189
18希腊人的技艺201
19在他被狗和鸟撕碎之前213
20薛西斯227
21雅典人的誓言239
22时间消逝251
23沙漠与大海261
24铁锚271
25黑而美283
26激情与审慎的几个场景293
27希罗多德的发现303
28我们身处黑暗,被光包围313
人名、地名、专有名词译名对照3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