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聚落遗产保护研究 以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

聚落遗产保护研究 以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

  • 字数: 18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贺鼎 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772093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在快速的白洋淀区域城市建设和发展背景下,对其聚落遗产开展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对雄安新区白洋淀的发展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方法支撑。白洋淀区域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其展开系统研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填补中国聚落史研究的学术空白。现有聚落史研究内容丰硕,但围绕北方相关聚落展开深入、系统的专题性研究尚属空白。本书从聚落分布、空间格局、平面形态、景观环境等维度对白洋淀聚落开展深入调研和系统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3)深化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文化传承。本书通过图文档案,结合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系统挖掘与展现白洋淀聚落的历史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聚落遗产包括历史城镇、历史村落等人类生活聚居地。不同于“纪念物”,聚落遗产是不断生长变化的活态遗产类型,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串联其他各类遗产的结构性遗产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白洋淀地区以其独特的水环境为基础,在水利营建、军事活动、移民屯垦等多重历史因素影响下形成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淀泊聚落遗产。在长时段的人水互动之下,聚落建成区与周边水域、台田、堤坝、沟渠等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白洋淀聚落文化景观。笔者在收集、耙梳白洋淀历史图档、文献志书等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和现场实地调研,对白洋淀聚落历史演变、景观结构、聚落格局与形态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归纳聚落遗产要素和价值内涵,构建聚落遗产定量评估技术体系,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本研究聚焦学术界较少关注的中国北方淀泊聚落,建构水相关聚落遗产评估与保护技术体系,为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贺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遗产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副秘书长。本科、直博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发表SCI、SSCI、CSSCI等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聚焦于数据驱动的城乡保护与更新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受邀刊登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题报道。主持项目获得UNESCO“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UNESCO 亚太区活态遗产教案竞赛奖。
目录
1 绪论 001
1.1 学术史中的聚落遗产保护研究 003
1.2 北方泽国:被忽视的聚落对象 005
1.3 白洋淀:传统水管理与聚落营建的典型区域 009
1.4 洼淀聚落遗产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010
1.5 本书的安排 013
2 白洋淀人水关系与聚落时空演变 015
2.1 宋代以前:早期防御型城市体系 019
2.2 宋元时期:塘泺防线与聚落体系 023
2.3 明清时期:京畿水利聚落体系 027
2.4 聚落演变过程和人水互动机制 032
3 白洋淀聚落景观结构与空间分布 037
3.1 聚落景观的总体空间结构 038
3.2 地形地貌与聚落空间分布 044
3.3 聚落高程与规模特征 05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