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消极作为"行为研究 内容、结构及心理机制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张宗贺 著
  • 出版日期: 202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948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回答四个问题:①什么是“消极作为”行为以及它的内容结构;②影响“消极作为”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③“消极作为”行为的作用结果;④“消极作为”行为心理机制的构建。
本文首先搭建了“消极作为”行为的理论框架,对“消极作为”行为价值进行了定位,为“消极作为”行为的本土化维度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消极作为”行为内涵结构的理论模型。其次对36名公共部门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初步构建出中国情境下“消极作为”行为的内容维度。再次分别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对影响“消极作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通过一个跨层次研究对“消极作为”行为的效应释放进行了探索和检验。最后对“消极作为”行为效应释放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主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本质特征出发,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以行为公共管理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消极作为”行为内容、结构及心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消极作为”行为主要是指基于态度不端、动机不纯、不想担当等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庸作为、慢作为、懒作为、消极作为等行为表现。主要包含“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和“心理认知”三个维度;第二,基于“消极作为”的内容结构,研制了15个测量“消极作为”行为的题项;第三,从一个多层次的视角构建了“消极作为”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了制度压力、繁文缛节、中庸思想对“消极作为”行为产生显著地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公共服务动机、责任感对“消极作为”行为产生显著地负向影响;然后,通过一个跨层次研究验证了“消极作为”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服务绩效以及职业满意度,但对团队创新绩效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根据效应释放结果构建了一个个体层面的心理机制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工作投入在“消极作为”行为影响服务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在“消极作为”行为影响职业满意度的过程中介作用不显著。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问题提出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案
1.4.1研究目的
1.4.2总体框架
1.4.3研究方法
1.4.4技术方案
1.5本书的创新之处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人-环境匹配理论
2.1.2社会交换理论
2.1.3自我决定理论
2.1.4计划行为理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