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美证券法实施机制的比较研究

中美证券法实施机制的比较研究

  • 字数: 43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徐文鸣 著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940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证券法实施机制作为法律与金融交叉学科的核心议题,是推动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治理机制。从比较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证券法实施各具特色。美国“多头执法”模式催生出异常活跃的执法活动,有效震慑了证券市场违法行为,但也暴露了过度威慑之风险和执法资源之浪费;我国“集中执法”有效控制了执法的社会成本,却面临执法力度和监管覆盖不足等挑战。本书通过深度对比中美两国证券法实施机制,从制度功能、制度实效、制度成本与收益等多个维度,系统剖析不同治理模式的优缺点,为完善我国证券法实施机制提供解决思路。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治理水平,为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筑牢根基,也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法律从业者及学者提供新的信息与素材。
作者简介
徐文鸣,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法律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钱端升青年学者,北京市“国家治理人才”,法学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SSCI)联合主编,研究方向为金融法、金融监管、法学实证研究;曾访问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德国汉堡马普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西北大学法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eonomies、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以及《政法论坛》和《比较法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金融法专业论文三十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和北京市社科青年基金等项科研项目二十余项;曾参与《证券法》《反洗钱法》等专家论证会,多次接受《央视财经》《金融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等媒体专访。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证券法实施机制的内涵
第三节分析方法与创新点
第四节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监管型国家与证券法实施理论
第一节监管型国家的兴起
一、国家治理与监管型国家
二、法律制定与实施
第二节证券欺诈的基础理论
一、证券欺诈的基本意涵
二、证券欺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法律实施的基本理论
一、威慑理论
二、回应性执法理论
第四节谁来实施证券法
一、私人法律实施
二、公共法律实施
第五节证券法实施机制的国际差异
一、发行欺诈责任的国际比较
二、交易所反欺诈规则的国际比较
三、证券公共实施机制投入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美国规制证券欺诈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规制证券欺诈的一般性法律制度
一、“第10(b)章”以及“规则10b-5”
二、“第17(a)章”
三、联邦打击邮件和电报欺诈法规
四、州蓝天法
第二节规制虚假陈述的法律制度
一、“第10(b)章”和“规则10b-5”认定信息类欺诈行为的理论
二、其他规制虚假陈述的成文法规则
第三节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
一、重大非公开信息持有人内幕交易
二、信息传递型内幕交易
三、反思内幕交易认定的欺诈理论
第四节规制市场操纵法律制度
一、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类型
二、规制市场操纵的三类规范
第四章中国规制证券欺诈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规制虚假陈述的法律制度
一、信息披露义务与虚假陈述
二、“重大性”标准
第二节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
一、禁止内幕交易的一般规定
二、内幕信息
三、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
四、基于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
第三节规制市场操纵的法律制度
一、连续交易操纵
二、约定交易操纵
三、洗售操纵
四、虚假申报操纵
五、蛊惑交易操纵
六、“抢帽子”交易操纵
七、跨市场操纵
八、特定时间操纵
第五章美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第一节集体行动困境与美式集团诉讼
一、集体行动困境与委托—代理问题
二、适格原告
三、美式证券集团诉讼程序性规定
第二节欺诈市场理论与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一、欺诈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二、损害赔偿模型
第三节美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代理成本与《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
二、首席原告
三、起诉标准
四、证据开示环节
五、预测信息安全港
六、其他改革措施
七、《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案》和《全国性证券市场促进
法案》
第四节证券集团诉讼产出
一、起诉数量
二、管辖法院、首席原告和律师费
三、证券集团诉讼和解
第五节金融业监管局的仲裁和调解程序
一、仲裁和调解程序概况
二、仲裁和调解程序产出
第六章中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第一节中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概况
一、《2003年虚假陈述若干规定》
二、新《证券法》与多层次证券民事诉讼
第二节《2003年虚假陈述若干规定》与证券民事诉讼市场
一、研究样本
二、证券民事诉讼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三、投资者的胜诉比例较低
四、投资者与证券律师之间的代理问题
第三节集体行动困境的实证分析
一、集体行动困境与待检验假设
二、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策略
三、实证分析结果
第四节损害赔偿的计算模型
一、裁判文书揭示的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二、计算损害赔偿的事件研究法模型
第五节其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投服中心的调解程序
二、证券业协会的调解程序
第七章美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一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概况
一、组织机构
二、执法流程
第二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的要素投入
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人力资本投入
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预算投入
第三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执法产出
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总产出
二、按违法行为类型划分总产出
三、按受理法院类型划分总产出
四、按结案类型划分总产出
第四节金融业监管局的自律处罚程序
一、自律监管与金融业监管局
二、FINRA的自律监管权
三、金融业监管局的执法投入
四、金融业监管局的执法产出
五、金融业监管局自律处罚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美国司法部的刑事司法程序
一、证券欺诈犯罪的刑事处罚
二、刑事处罚对象
三、美国司法部执法的投入与产出
四、美国司法部执法案例分析
第六节州监管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联邦主义”与州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权
二、州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产出
三、纽约州检察官关于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执法案例
第八章中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一节证监会行政执法概况
一、行政执法权
二、行政执法程序
第二节证监会的执法投入与产出
一、证监会的执法投入
二、证监会的执法产出
三、证监会执法活动的衍生成本
第三节证监会的多元纠纷化解制度
一、先行赔付制度
二、行政和解制度
第四节自律监管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证券交易所的执法活动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
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第五节监管执法模式的假设检验
一、待检验假设
二、实证检验
第六节其他公权力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财政部的行政处罚行为
二、司法机关的刑事司法程序
第九章中美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证券法公共实施主体
一、证券监管机构
二、证券自律监管组织
第二节证券监管机关的处罚措施
第三节证券监管机关的调查与处罚程序
一、行政调查程序
二、行政审理程序
三、行政法官与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责范围
第四节证券监管机关的“择地起诉”现象
第五节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投入和产出
第六节自律监管机构实施证券法
一、自律处罚功能定位
二、自律处罚措施
三、司法机关介入自律监管活动
第七节刑事司法程序
第八节完善中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十章中美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私人实施的理论困境
一、集体行动困境
二、代理成本与滥诉风险
第二节证券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
一、证券欺诈行为
二、主观要件
三、因果关系要件
四、重大性要件
第三节证券民事诉讼程序
一、路径依赖与证券民事诉讼程序
二、中美证券民事诉讼的准入条件
三、管辖规则
四、诉讼代表人
五、代理律师费
第四节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一、损害赔偿的基本类型
二、损害赔偿的计算模型
三、损害赔偿的分配情况
第五节公共实施对私人实施的影响
一、公共实施活动对私人诉讼理据的影响
二、公共实施对投资者赔偿的影响
第六节完善中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