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可教授的吗?在苏格拉底、康德、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作者格奥尔格·林德教授区分了道德倾向和道德能力,在本书中介绍了其花费14年时间开发的测量道德能力的新方法——《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并说明了道德能力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提供了教师用来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方法——“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 《道德能力测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个可以同时评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测量工具,目前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包括中文),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已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是很好有效的德育方法。 该书不仅为我国广大教师解答了道德是否可教的疑惑,而且指明了有效教授道德的具体方法,有助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学习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 1947年生,靠前知名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墨西哥蒙特雷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在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著有“道德心理学三部曲”——《道德可教吗?》(Can Morality Be Taught?)、《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道德能力的意义和测量》(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e),此外还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 杨韶刚,1955年生,山东济南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