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一-三)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一-三)

  • 装帧: 盒函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蒋建国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759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8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阅读史特别强调读者“读什么”。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 读者的报刊阅读本身便是事件,存在多元的复调,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可谓“月映万川”。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内容简介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阅读史特别强调读者“读什么”。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
读者的报刊阅读本身便是事件,存在多元的复调,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可谓“月映万川”。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许高勇,1987年出生,湖北应城人,文学(新闻学)博士,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史研究,在《新闻记者》《编辑之友》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新青年>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 蒋建国,1970年出生,湖南东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教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和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独著第一、三卷,合著第二卷)、《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网络消费、社交与文化变奏》等。
目录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一卷 晚清时期(1815-1911)》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二卷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三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