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

中国"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李强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团队探索中国城镇化新模式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李强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39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李强教授带领的清华大学团队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作者、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带领清华大学社会学团队,历时近十年,完成的中国城镇化研究著作。出版时已成李强教授遗作。 - 基于大量实地调研的经验、总结与建议:从理论到实践,基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具体案例与模式分析,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研究数据与政策参考。 - 以人为本,探索中国城镇化新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距离人口迁移的城镇化曾经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全国2亿多农民工不顾千辛万苦,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或其他省会城市去打工,即所谓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那种出行高峰、超载客运、背着行李人潮涌动的画面,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但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李强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特别意义在于有利于解决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内容简介
“就近城镇化”是指原农村人口不是远距离迁徙,而是近距离迁移到家乡附近的市镇,主要界定为以地级市和县级城镇为核心的城镇化,“就近”主要是相对于跨省和跨地级市的长距离流动而言的。“就地城镇化”则更突出了农村的就地改造,即农民并没有迁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在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地区,完成了向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 本书对就近、就地城镇化展开了细致研究,积极探索中国城镇化新模式,提出了“人的城镇化”,为解决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减少城镇化的制度障碍、促进城镇化的合理布局与保障中国农业及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参考。
作者简介
李强(1950—202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兼任多种学术刊物编委。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区研究等。著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社会分层十讲》《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等著作 20 余种,发表学术论文300 多篇。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多次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学术奖励。
目录
序言李强1
第一章就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1
第二章就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战略选择与现实意义9
第三章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29
第四章就近城镇化模式研究48
第五章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67
第六章主动市民化与被动市民化85
第七章就地城镇化的地方探索110
第八章就近城镇化的地方探索135
第九章大城市近郊的就地城镇化
——以北京市高碑店村为例165
第十章大城市近郊的就地城镇化
——以吉林市江南乡建华村例182
第十一章村企合作注入外部资源的就地城镇化
——以华润集团希望小镇建设为例193
第十二章政府主导注入外部资源的就地城镇化
——以北京市X区Z村为例204
第十三章制度改革和特色产业推动的就地城镇化
——以四川省安德镇和桑枣镇为例217
第十四章从社区治理视角对北京近郊Z村和G村就地城镇化
的比较研究225
第十五章就地城镇化不同主导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湖南省两个村庄为例241
第十六章产业集聚推动的县域就近城镇化
——以山东省邹平县为例253
第十七章就近城镇化不同主导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环北京三个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为例272
第十八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的就近就地城镇化
——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282
第十九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的就近就地城镇化
——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305
第二十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的就近就地城镇化
——以河南省滑县J社区为例3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