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毁灭与新生 现代化比较研究

毁灭与新生 现代化比较研究

我们享受的现代生活并非理所应当,背后是古老文明的负重前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陈方正 著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444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4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中国本位的现代化反思带有鲜明的特点:重视科技发展,现代科技的人文关怀,中国的科技进步与人文进步相结合,确立中华文明在现代世界的主体性。这本书共涉及三个重要方面:第一,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成果——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效率,但是也酿成了二十世纪巨大的战争悲剧,人类社会需要能够平衡现代化的物质财富爆炸与文明秩序建设;第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经济、科技等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文化观、政治观、世界观等方面仍缺乏独特的现代性创造,需要更多工作;最后,理解现代化的源头,需要回到欧洲历史脉络中,去考察那些关键的文明要素——启蒙思想、法律、教育制度的诞生条件。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自15世纪至20世纪的五百年间,发生了一场剧变,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它过去两三千年来的面貌,其结果就是所谓“现代世界”之诞生。这过程之整体,因而也就笼统地称为“现代化”。本书即以现代化研究为核心,以不同文明的现代化蜕变之历史考察与比较为主题,重点涉及中国和欧洲的比较,特别是五四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比较。作者在分析历史时坚持以下观念:首先,着重历史事实本身的考察,而非依据某些预设理论框架或者统计数字来解释历史发展。其次,侧重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比较,试图了解其现代化蜕变轨迹之异同。再次,近代化蜕变有相当普遍的断裂性,亦即它在萌发之初是渐进、缓慢的,但至终则往往蜕变为猛烈的剧变。
作者简介
陈方正,物理学家,著名国际科技史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布兰迪斯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中山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秘书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科学史和现代化比较研究。出版有《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现代世界的建构》等著作,以及论文集、散文集多种。参与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并出版至今。
目录
   第一编 土耳其、俄罗斯与西班牙的现代化

毁灭与新生I:奥斯曼帝国的改革

毁灭与新生II:土耳其的浴火重生

圣洁与邪暴:俄罗斯灵魂的两面

再回头已百年身

对三个现代化历程的反思——论俄罗斯、西班牙与欧洲整体的现代蜕变

第二编 “五四”与启蒙

“五四”是独特的吗?——近代中国与欧洲思想转型的比较

从大逆转到新思潮——五四运动与启蒙运动比较重探

思考“五四”、启蒙与未来——纪念五四运动百周年

论启蒙与传统的关系——“五四”与日本启蒙运动的反思

论启蒙与“反传统”——“五四”与凯末尔革命的比较

从胡适和格卡尔普看中国和土耳其的新文化运动

论胡适对科学的认识与态度

第三编 近代化蜕变的渊源

启蒙运动的渊源

试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

法律的革命与革命的法律——论西方法学传统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中国与欧洲高等教育传统及其发展的比较

中华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以中古科学与近代宗教为例

彗星小史——及其与政治、宗教、科学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不算是革命的革命翻案——重新探究和评价“光荣革命”

《几何原本》在不同文明中的命运——其渊源、翻译、传播及影响

试论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渊源与动力——兼及与中国的比较

译名表对照表

后记 现代化之路:竞逐富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