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批评的空间

生态批评的空间

  • 字数: 56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鲁枢元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39770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生态批评的空间》是鲁枢元的生态文化批评结集,所收文字时间跨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到当下,这三十年正是生态批评在世界范围内从发轫到勃兴的时间段。 ※《生态批评的空间》增补了2006年以后鲁枢元在生态文化批评领域的二十余篇学术文字,并依据生态批评领域学术前沿的最新发展,对2006年以前的文字作了大量修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生态批评的空间》所收学术篇章,串起了这一学科在中国落地、发展的脉络:如果将这52篇文章按照时序排列,就会看出三十年里中国生态文化批评的进取。
内容简介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划时代意义的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学走出其固有的狭窄学科领域,开始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理念和行为准则。
鲁枢元是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作为最早在文艺学领域引入生态意识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探讨精神启发了诸多有志于生态批评及生态研究的青年学人,在学术界与文化界影响深远。
《生态批评的空间》是鲁枢元的生态文化批评论著,时间跨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到当下,这三十余年也正是生态批评在世界范围内从发轫到勃兴的时期。鲁枢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曾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对井冈山、梵净山、小秦岭、大青山以及黄河中下游的田野考察。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他尤其注重个案研究,从生态批评的视域对中国古代伟大作家陶渊明、蒲松龄作出别开生面的阐释,出版的两部专著在读书界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初版于2006年,收录了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关于生态批评与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2006年以来,生态问题愈来愈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显学,鲁枢元在生态文化批评领域持续深耕细作,本次修订新增文章20余篇,字数较之初版多出近一倍,其生态批评的空间已大为扩展且更加深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枢元,1946年出生于开封市。人文学者,长期从事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先后任教于郑州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现为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系中国新时期文艺心理学学科重建的参与者,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创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MAB)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学术姿态应是生命本色的展露。1988年被国家命名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等重要奖项。
目录
001_自序
卷一
003_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兼谈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形态
016_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生态批评
027_生态时代:中西方学术交流的新气象
045_生态困境中的精神变量与“精神污染”
056_地球“精神圈”与生态内源调节机制
061_人类纪的文学使命:修补地球精神圈
075_三分法与精神生态
088_开发精神生态资源
卷二
105_元问题:人与自然——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125_浅说生态哲学
136_我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在“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44_自然哲学的缺失——在刘再复讲演会上的讲话
146_“天人之际”的当代西方解读——专题影片《宇宙之旅》观感
156_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与生态美学
176_审美与生态的整合——读曾繁仁新著《生态美学导论》
179_曼纽什的美学怀疑论与生态美学——在“对话与理解:生态美学话语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190_审美与复杂性生态哲学
194_城市之忧与环境美学——与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一次学术交流
205_诗情的消解与西美尔的货币哲学
214_逆流而行的勒克莱齐奥
223_佛教与生态——兼谈庐山万杉寺的生态因缘
卷三
239_生态学与文艺学——与余谋昌先生的对话
255_生态批评的对象与尺度
266_文学是人学的再探讨——在生态文艺学的语境中
274_关于文学与社会进步的反思
290_自然之维: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
302_海德格尔的自然哲学与诗歌灵性
313_环境文学·生态观念·和谐社会——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学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演讲
317_文学能够为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做些什么——纪念《人与生物圈》杂志创刊25周年
324_乌鸦的叫声——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生态建言
329_生态文艺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基地的讲演
337_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应徐中玉先生约稿
卷四
345_生态文化的视野——《生态文化研究资源库》绪论
392_汉字“风”与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
415_聊斋志异的生态文化解读
439_关于中西方生态文化思想的通信
452_低物质消耗的高品位生活——在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的演讲
456_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473_价值选择与审美理念——关于“日常生活审美论”的再思考
484_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兼谈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美学的生活化转向
495_消费文化与生态文化——邂逅迈克·费瑟斯通
502_绿色学术的话语形态
516_数字化风险与修辞空间的拓展
531_ChatGPT之后如何做学术
卷五
545_开启“启蒙之蒙”——与王治河、樊美筠对话第二次启蒙
561_知白守黑,营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566_东方乌托邦与后现代浪漫——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公益讲座
580_世界的梭罗,世界的陶渊明——在“超越梭罗:对自然的文学反应”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582_陶渊明的田园时光与柯布的有机农业愿景——在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演讲
591_我与“精神生态”研究三十年——后现代视域中的天人和解
621_生态社会能否成为一种期待?
641_在“第五届国际生态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643_初版后记
645_新版后记
附录
649_绿化文学,绿化心灵——中国首届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倡议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