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庸》新解杂议

《中庸》新解杂议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张之权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2192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在“说清楚”三个字上下了功夫,说清楚了四个问题:第一,朱熹的“中庸之道”在《中庸》原著里没有依据,它是曲解《中庸》原著并且通过修改原著才形成的理论。第二,厘清了《中庸》原著脉络,揭示了《中庸》原著的“中庸之道”,同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联系社会实际对此中庸之道做了必要补充。第三,说清楚了朱熹所注释的《中庸》与《中庸》原著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它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特征,《中庸》是主观唯物主义,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两者差别十分明显,不需要讲什么道理,一目了然。第四,《中庸》的哲学特征是主观唯物主义。如作者说,之所以定名为“杂议”,取其议论角度之广。本书既有对朱熹中庸理论之矫正,此为一议;又有对《中庸》原著正确理解之阐释,又是一议;还有在看待若干社会问题上朱熹理论与中庸的差别,又是一议;等等。如此构成杂议。虽曰杂议,并非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
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北工业大学退休副教授张之权撰写的学术新著。全书分十四章,十三万余字。书中分析批判了南宋学者朱熹提出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庸之道”背离了《中庸》的原意,是通过修改版本提出的错误主张,揭示了《中庸》原著的真正的中庸之道,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种“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求真(或求实)之道。
作者简介
张之权,男,1933年5月出生,湖北仙桃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曾任连队文化教员和空军文化学校专职语文教员。恢复高考后,为湖北工学院中国革命史教师,并担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8年退休。参与撰写并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湖北工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教程》等书。发表了《“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中庸〉哲学意义溯源——学术界〈四书注释〉中修改〈中庸〉版本之误探析》《〈中庸〉断句,千古一憾》等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中庸》的历史地位及注释概况
第二章朱熹的《中庸章句序》代尧舜立大统
第三章朱熹的“不偏之谓中”是大杂烩
第四章朱熹面临的鸿沟和版本的修改
第五章修改版本没有依据
第六章“中庸”本义之探讨
第七章朱熹两个不能成立的论据
第八章《中庸》前半部分几个重点内容梳理
第九章修道的几个内容解析
第十章真正的“中庸之道”
第十一章《中庸》的哲学特征
第十二章《中庸》和朱熹哲学思想之比较
第十三章朱熹的天理、人欲观摭拾
第十四章对朱熹天理理论的研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