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至民国时期宁夏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

明至民国时期宁夏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

  • 字数: 41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王薇 著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66698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明至民国时期宁夏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编辑推荐:宁夏唐徕渠和沿渠聚落遗址分属不同部门,各单位对各保护对象采用“单一化”、“静态化”、“封存化”的文化遗产理念管理与保护。迄今为止,沿唐徕渠 21 座堡寨聚落遗址仅剩 3 座,唐徕渠系也已经历多次改动,“非整体观”的保护理念造成两者之间存有明显的保护和管理盲区。本书依照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有机互动演进发展”概念,以城乡规划设计学的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文化景观类型分类方法与价值研究理论。本书根据文化景观理论厘清了明至民国时期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变迁规律与特点,发现了格局背后的真实价值,体现了三段历史时期的格局影响。本书价值挖掘了唐徕渠系、沿渠聚落历史与文化价值,对现代唐灌区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途径。本书研究对象:宁夏引黄灌溉渠中的最古老者——唐徕渠系,明代始建的沿渠聚落。以宏、中、微观三种视角的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体系、结构的跨学科研究。
内容简介
本文依照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有机互动演进发展”概念, 以城乡规划设计学的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为研究切入点, 基于文化景观类型分类方法与价值研究理论。
作者简介
王薇,1977年出生于宁夏银川,性别女,满族。本硕博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06年至今于北方民族大学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17年,现任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任教师。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发表专业论文数篇,致力于宁夏地域景观设计与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宁夏传统建筑保护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著有《云南剑川金华镇古民居研究》一书。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1.3总体思路
1.2研究对象界定与概念解析
1.2.1唐徕渠
1.2.2堡寨聚落和城池聚落
1.2.3沿渠堡寨聚落和沿渠城池聚落
1.2.4宏观格局、中观格局和微观格局
1.2.5三大安全体系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聚落研究综述
1.3.2国内水系与城市、聚落的研究综述
1.3.3国内聚落的专门研究综述
1.3.4宁夏地区的研究综述
1.4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