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法归责体系

刑法归责体系

  • 字数: 10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德)京特·雅克布斯 著 赵书鸿 译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951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刑法归责理解为确定行为的犯罪意义:作为对规范的对抗,行为的意义沟通了规范的意义与刑罚的意义。犯罪是对有责承担损害规范效力的表达,而刑罚是国家为维护规范的有效性对这种表达的“回应”。规范、规范破坏与刑罚之间表现出交流上的顺序性。但是,这不排除规范违反与刑罚默无声息的一面,以及规范默然参与刑罚的威胁。归责就是通过人的行为,使规范的有效性能够得到确定和证明。对于本书所呈现的对刑法知识和体系的思考过程,多年来作者在自己相当多的作品中已经阐述了其中某些部分,这些内容理应成为以刑罚目的为导向这一归责体系中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京特?雅克布斯( Gunther Jakobs )当今德国享普世界的刑法学家、法哲学家。作为当今刑事法律科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几个灯塔式人物的代表,雅克布斯通过敏锐而深刻的思考,不但以颠覆常识的方式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今早已习以为常的刑法知识和体系,而且为解决刑法理论所固有的诸多问题和重建新的知识体系提供了雄厚的基础理论靠背和前进的指引性方向。译者介绍赵书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德国刑法学基础理论。学术成果有德文专著:Strafzumessung bei schwerer Kriminalit?t (Duncker & Humblot,2022)。英文专著:The Perpetrator-Victim Relationship (Springer,2022); Principle of Criminal Imputation for Negligence Crime Involv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ringer,2024)。 SSCI论文:IJO, 2019; JIV, 2021; MKS, 2016。德文期刊论文:MKS, 2016; ZsTW, 2018。另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发表中文论文若干。
目录
Ⅰ.导论
A.刑罚理论概述
B.“体系”
C.基本点
1.祛魅的世界
2.规范和行为的意义
3.“整体归责构成要件”
Ⅱ.违反消极义务的归责
A.作为与不作为的意义确定
B.行为人不被容许的行为
1.行为的内涵:保证人
2.行为的意义:客观方面
a.本身不被容许的行为
b.预测基础
c.不作为
d.再次回到作为
e.风险竞合
f.承诺
3.正当化事由
a.原则
b.引致原则
c.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尤其是攻击性紧急避险
d.附带损害中的正当性
4.行为的意义:主观方面
a.故意和过失
b.责任
c.特别的归责?
5.犯罪结果与责任
6.未遂
a.可能性
b.未遂的开始
c.中止
C.参与
1.界分:间接正犯
a.行为意义
b.客观可归责性
c.混合形式
2.狭义的参与
a.预备行为
b.参与与“客观归责”(概述)
c.通过不作为实施的参与
Ⅲ.积极义务的特殊性
A.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界限
B.积极义务概述
C.积极承担义务人的正犯性
D.不积极承担义务人的参与
Ⅳ.总结
A.行为意义与规范意义
B.消极义务的细节
C.积极义务
内容索引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