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元现代性

多元现代性

  • 字数: 2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宪,(德)比约恩·阿尔珀曼,(德)格尔哈德·普耶尔 编 杨建国 译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820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生活在后现代和混合社会中,有必要纠正"全球化"的说法,把目光转向"多极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研究计划。本书即探讨“多元现代性”观念的论文集,作者均为当今欧美从事现代性研究的著名学者,本集收录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性”观念,尤其注重“现代性”在亚洲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以多元现代性观念挑战以欧洲文明为中心的单一现代性观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更多的研究和理论化是可取的,以产生对"下一个社会"的洞察力,继续推进我们所了解到的多现代性的研究计划。
作者简介
周宪为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比约恩·阿尔珀曼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教授。杰哈德·普莱尔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教授。译者杨建国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目录
导论:多元现代性的新方案
第一部分 多元现代性:理论框架
多元现代性: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
文化间,还是现代性的文化阐释间的对话:多元现代性在当代
艾森施塔特的普通社会学
第二部分 延伸研究计划
从多元现代性到多元全球化
多极意味着多元思维:多种现代性
作为全球学术景观的多元现代性论争:更多机遇,还是穷途末路?
多元现代性和全球化/全球本土化:评艾森施塔特社会学
第三部分 研究的不同视角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级、公民和个体化——基于U.贝克第二次现代性理论的分析
从拉丁美洲视角思考多元现代性:复杂性、边缘性和多样性
瞄准欧洲:欧洲社会的融合和离析
文章出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