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中土文化的一种现象,也是处理人生问题的一种方式。《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教于中学、大学,亦曾编过期刊。1949年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遍及文史、哲学诸多领域,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合称“燕园三老”。著作先后出版有《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作文杂谈》《负暄琐话》《文言和白话》《负暄续话》《禅外说禅》《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谈文论语集》《负暄三话》《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张中行全集》等。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见识深邃,文笔独特。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