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简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简史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编者:黄瑚|
  • 商品条码: 97875473253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至2024年,复旦大学 新闻教育已走过95年的风 雨历程。作为中国新闻教 育的先驱,复旦大学新闻 学院(系)培养了一批又 一批杰出的新闻人才,他 们的作品记录了中国式现 代化的光辉进程,也见证 了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路走来,复旦新闻 教育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内迁, 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调整 、新院区的落成、部校共 建模式的开启,新媒体时 代新闻教育的改革创新, 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复 旦新闻教育始终与时代同 行,不仅传授新闻专业知 识,更注入了新闻人的责 任与担当。也正是这段筚 路蓝缕的历程,造就了复 旦新闻不变的精神力量, 谢六逸提出的“史德、史 才、史识”成为新闻人的 价值准绳,陈望道倡导的 “好学力行”激励着新闻学 子勇敢追寻真理。 本书追溯复旦新闻学 院(系)95年来的重要事 件与卓越人物,在对历史 的重温中,既致敬复旦新 闻精神与新闻文化,更激 励未来的新闻人在新时代 续写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黄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学习,后继续读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新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著有《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复旦大学:中国新闻教育发源地之一(1924—1937年) 第一节 中国新闻教育的兴起 第二节 复旦大学新闻教育的发轫与新闻学系的建立 第三节 实践教学理念的形成与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 第四节 世界报纸展览会:早期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的创举 第二章 履艰克难,打造“天下记者家”(1937—1949年) 第一节 西迁重庆,在战火中坚持办学 第二节 陈望道掌舵与“好学力行”系铭的提出 第三节 坚持真理与正义,构筑“民主堡垒” 第四节 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七位革命烈士 第三章 破旧立新,建设人民的新闻教育事业(1949—1957年) 第一节 与新中国同行,在全面调整中壮大 第二节 学习苏联经验,探索新闻教育之新路 第三节 1956年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创新性实践 第四章 深水静流,在曲折中前行(1957—1976年)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冲击及其对新闻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与新闻教育回归本位 第三节 十年动乱与新闻教育的瘫痪 第五章 新闻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1976—1988年) 第一节 从拨乱反正到蓬勃发展 第二节 科研先行风气的形成与王中的学术贡献 第三节 大胆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学创新 第六章 新闻学院的成立与新闻教育的日趋兴旺(1988—2001年) 第一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成立 第二节 开展本科通识教育实践,推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 第三节 加强同业界的联系与交流,积极争取社会办学资源 第七章 “部校共建”,新闻教育在创新中奋进(2001—2024年) 第一节 “部校共建”机制的开创与践行 第二节 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学科地位的提升 第三节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