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04秦汉卷)(精)

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04秦汉卷)(精)

  • 字数: 50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曲利丽//过常宝//田胜利//张朋兵|总主编:过常宝
  • 商品条码: 97873032963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秦汉时期的知识、观念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各类制度性背景下,对这一时期知识、观念和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性研究。本书分别从秦汉时期知识观念的衍生与定型、《吕氏春秋》的知识融汇及体系建构、儒生的道统重建与经典阐释、董仲舒的《春秋》阐释与“大一统”思想建构、司马迁的世系和统系建构与《史记》的历史书写、汉大赋的“大一统”意识形态的文学阐释、谶纬文献的形成与神秘文化思潮、以图叙事传统与图像文献的创制等几大核心主题展开论述,探讨秦汉士人、经学家、史学家乃至民间社会对前代知识、观念、文献的接受,新知识类型和观念形态的生成方式和过程。本书将文献置于历史文化研究的视域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战国时期的知识观念、制度理念和文献生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的论述,还有助于了解早期中国古典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主编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文学院院长、河北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化研究。著有《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楚辞与原始宗教》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作者 曲利丽,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在《史学集刊》《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过常宝,内容同主编简介。 田胜利,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汉代焦氏林辞研究》,在《文学遗产》《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张朋兵,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图像文献与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战国两汉文本形态与图像关系研究》,在《东南大学学报》《史林》《新亚论丛》(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秦汉时期知识观念的衍生与定型 第一节 秦汉时期知识观念衍生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社会形势与儒家士人的知识创新 第三节 礼制与经学:汉代儒学的政治化方式 第四节 汉代经学向民间社会的渗透 第二章 《吕氏春秋》的知识融汇及体系建构 第一节 编纂《吕氏春秋》的历史机缘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知识融汇策略 第三节 《吕氏春秋》对秦汉政治及学术的影响 第三章 汉初儒生的道统重建与经典阐释 第一节 《新语》:道术与帝制的初步互动 第二节 《新书》:汉初儒生官员的思想样本 第三节 《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对经典的圣化与拓展 第四章 董仲舒的《春秋》阐释与“大一统”思想建构 第一节 董仲舒对各类知识的整合 第二节 董仲舒的“辞指论”与“《春秋》决狱” 第三节 董仲舒阐释的《春秋》“大一统” 第四节 董仲舒“大一统”的文化功能 第五章 司马迁的世系统系构建与《史记》的历史书写 第一节 司马迁的世系和统系构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史记》中的“大一统”历史图像 第三节 《史记》中的个人化书写 第六章 汉大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文学阐释 第一节 从士人言说到代帝王言说 第二节 汉大赋中的国家意识形态 第三节 汉大赋的文体功能及发展困境 第七章 谶纬文献的形成与神秘文化思潮 第一节 谶纬文献出现的历史机缘 第二节 谶纬文献的形成与知识观念的衍生 第三节 谶纬对政治文化的助推与反谶批评 第八章 以图叙事传统与图像文献的创制 第一节 图像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以图叙事与图画功能的多维互动 第三节 神圣与世俗:文字与图像中的西王母 第四节 图像文献的形成及图文关系的确立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