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泰州学派狂范畴(一种审美现代性的反思)

泰州学派狂范畴(一种审美现代性的反思)

  • 字数: 36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童伟|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6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泰州学 派美学“狂”范畴,揭示了中 国本土审美现代性早期萌生 的机制。从思想史角度,结 合“狂侠”与“狂禅”的学术争 议,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的方法,系统分析二者存在 先后承继的关系;进而从审 美意识角度梳理“身-道”一 体关系出现的分叉,在弘扬 道统、以身任道的主导价值 近旁,生长出对人情人性的 本然状态保持宽容甚至纵容 的价值维度,奠定了中国审 美现代性“任道”与“任情”共 生的双重指征;并将思想史 与审美意识史的互动拓展到 审美创造领域,围绕主体审 美诉求的两大范型——“叙 事”与“抒情”展开。“狂”范 畴具有主体性反思特质,其 审美现代性蕴含源出泰州学 派独特的“尊身即尊道”思想 ,为海内外学界沟通对话提 供了富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简介
童伟,女,1970年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埃及开罗大学公派汉语教师(2009-2011)、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从事美学、文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和古代文论。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在《江苏社会科学》《求是学刊》《湖南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与人合著《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参与编写教材两部。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狂”范畴的历时演变形态 第一节 理性萌生:“狂狷”任道价值的肯认 第二节 高压生长:浮诞扭曲的以“狂”远害 第三节 自然勃兴:人生艺术化的率性天真 第四节 危机蜕变:突破创新的圣雄豪杰 第五节 “狂”范畴的特质 第二章 从“心”体到“身”本 第一节 “心”体:“狂”范畴的思想原点 第二节 “身”本:“狂”范畴的肉身实践 第三节 “英灵”:赤手掀翻天地之“身” 第三章 外向承当的“狂侠” 第一节 知行合一的“事”上磨炼 第二节 行事主体:“师”与“友” 第三节 “龙德”与“凤”意象 第四章 内在超越的“狂禅” 第一节 根基分叉:“意”“心”“身”为本 第二节 内向收缩:赤子“孝”心 第三节 走向虚灵:“自然之谓道” 第四节 脱身离情:“一切放下” 第五节 清净而不寂灭:“生意活泼” 第五章 亦圣亦狂:存乎一念的审美困境 第一节 道德之本: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 第二节 美感变迁:“身”的“至近至乐 第三节 审美救赎:比较视野的“真”范畴 第六章 以“叙事”建构“身”的在世体验 第一节 “格物”:道统叙事的出发点 第二节 “身-家”:叙事的本末形象 第三节 “数”:“叙事”有序的先验法则 第四节 儒家道统叙事的昌盛与经史合 第七章 以“抒情”宣泄“身”的情感需要 第一节 写“趣”:“身”的快适流露 第二节 抒“愤”:“身”的怨怼郁积 第三节 觉“梦”:“身”的终极解脱 结语 附论 16世纪明代小说叙事的多重场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