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当我生的是男孩
字数: 160
出版社: 云南人民
作者: 法]奥蕾莉亚·勃朗
商品条码: 9787222230583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数十年来,我们都在关注给女孩的教育,希望她们自信、独立、自由。在学校,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与陈腐观念斗争,为女孩们争取与男孩同等的机会,鼓励她们克服刻板印象,捍卫平等。同时,却鲜有人注意到男孩们所受的教育也亟需改变。” 奥蕾莉亚·勃朗通过采访多名专家,结合翔实的数据与实例,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给男孩的教育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在本书中,她深刻剖析传统教育对男孩个性的压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向我们分享以正确性别观养育男孩的实践方法,探讨如何在当下以性别平等的观念养育健康、平和、平等的下一代。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奥蕾莉亚·勃朗,出生于1986年,资深记者,主要关注排外现象和反歧视斗争等社会议题。如今,她供职于法国女性杂志《闲谈》(Causette),定期谈论女性权利与女性主义。 ◎ 译者介绍 于歌,艺术策展人,创意策划人,终身学习者,法语译者。近年来,专注于“艺术社区”的研究与实践,关注社会创新。热衷于观察日常和促成各种跨文化与跨领域交流。译作有法语绘本《人们》《四季》《歌谣》。
精彩导读
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护着孩子,不让他接触外界。“小不点儿”就像曾经的我们一样,将一边在刻板印象中挣扎,一边在这个性别歧视盛行的世界中长大。从两岁起,他就会开始知道他的位置应该在哪儿。 五岁时,他就会明白男人和女人注定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便在家里,他也很快就会发现爸爸妈妈的分工也不太一样。无论怎么努力,我们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会被这些表象塑造,也会重复着偏见。确实,承认这一点让我们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引咎自责(或视而不见)没有任何作用,相反,最好将注意力收回,并花五分钟集中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家庭结构。魔镜,魔镜,告诉我,家里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是谁在作出财务决策?谁在承担采购任务?汽车保养呢?院子里的那些活呢?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家务劳动不仅很少被公平分配,而且它们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性别差异。即便对女性主义者来说,这也是一样的! 以家庭维修为例。我并不反感维修,甚至还觉得很棒,但假设从未有人真正教过我如何使用穿孔器,而我又没有太多时间去掌握,结果就是……一般来说,都是我的爱人来做这些事情,因为通常他才是整理车库或开车的那个人。我则更多地在决定我们吃什么或维护社交关系(你们知道的,还有所有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比如庆祝彼此的生日、购买礼物、组织郊游、探亲访友、家庭社交生活等)。我们必须面对事实:性别偏见从家里就开始了! 让我们花点时间关注一下家务劳动。这是个非常普通但又高度政治化的话题。在我家,长久以来我们都在试图进行相对公平的家务分配,但每次到最后总能引起争执。我们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采取“假如我们是室友”的模式,共同参与家务,各司其职,轮流打理。有段时间我们还尝试用列表来分配工作,考虑给每项任务进行评分并在周末计算分数。令人遗憾的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通过共同生活、协商和大量的讨论(这真的很令人头疼),我们最终找到了某种平衡。但随着“小不点儿”的到来,啪嗒!问题又回到了桌面。 这一次,这些破事不仅只与我们和我们的书架有关了。因为明摆着,我们有志于抚养一个独立的男孩,希望他能够意识到家庭中的不平等,并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分担家务。我们意识到应该为他树立榜样,尽早让他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换句话说,作为父母的我们,尤其是爸爸,必须向他展示一个真正的男人是如何驾驭拖把和熨斗的。简单吧?理论上是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止于此。否则,为什么直到今天,女人们都不得不忍受双倍的家务?没错,就是双倍的,一点儿都没夸张。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指出的:在2010年,女性平均每天要花四小时零一分钟在家务上,与之相对的是,男性所花的时间仅为两小时十三分钟。相当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只比1986年的男性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多了五分钟而已。朋友们,二十五年增长五分钟,这是个问题吧? 奇怪的是,这些男士并没有发起一场征服扫帚的伟大运动。总的来说,家庭仍然是女性的领地。关于这个主题,应该阅读一下记者兼小说家蒂蒂乌·勒科克(Titiou Lecoq)的佳作《解放:妇女解放斗争在脏衣篮前取得了胜利》。她说,当她开始写这本书时,就曾与自己遇到的每个人,尤其是与女性展开讨论。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认同这一点:总的来说,家务分工并不公平,必须做出改变。但是,所有交谈对象都表示自己很幸运,因为她们自己家里的分工没出什么大问题。在进行完前十次对话后,蒂蒂乌·勒科克认为这不过是个“巧合”。但在接下来的三十次对话里,她开始质疑这种回答。蒂蒂乌·勒科克强调说:“我所面对的是一个几乎所有关于该主题的研究中都会出现的经典推论:当受到质疑时,大多数夫妇都会认为自家的家务分配是公平的。”没错,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平均主义者,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让孩子干活吧! 2010年,法国女性承担了71%的家务劳动和65%的育儿任务。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更加平等,那就意味着总有一天男性必须公平地承担起相应的家务劳动。为此,我们必须从小就教育他们,在家里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活要干(而不仅仅是坐享其成)。我们要向男孩们展示,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集体需要人人都参与其中(因此也需要他),而且,不会因为某人的性别预先确定其角色。 困难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总是好榜样:如果爸爸从来不做饭,而每次水槽堵塞时,妈妈都只能打电话给爸爸求助,这样我们该如何倡导平等? 父母作为榜样的好处是,当我们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向我们指出!其风险则在于,我们所树立的威信随时会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包括我们那些优秀的性别平等教育原则)。所以,没错,我们必须时刻鞭策自己。 如有必要,可以回顾我们的家庭结构。摆脱这些性别模式,并不是说要在一夜之间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家庭结构,而是要及时地、逐渐地改变我们的习惯。在缺乏绝对平等的机制的情况下,(坦白讲,谁又敢说自己做到了绝对平等呢?)我们可以尝试将完成某些任务作为夫妻甚至整个家庭的使命。例如,每个星期一起做一顿或两顿饭,让组装新货架成为一项家庭集体活动。这些事情既让我们有了共度时光的机会,同时也向孩子展示了我们双方都有能力完成这些任务。如果在家中妈妈总是围着灶台转,而爸爸常常离不开工作台,那不是因为他们命中注定该这样,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这么做(或多少愿意这么做),证据就是爸爸妈妈随时可以交换岗位。 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这会加强孩子与家庭的联系,增强他的责任感与自尊,此外,还能为他在将来成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做准备。“建议尽早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务,根据年龄段调整家务内容,这么做能够逐渐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在《巴黎人报》(Le Parisien)最近的专栏中,心理治疗师玛丽-罗斯·理查森(Marie-Rose Richardson)如此解释道。许多专业人士都建议让孩子从小事开始做起,循序渐进,慢慢升级到复杂的事情。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家务年龄对照表中汲取灵感,按年龄段给出简单而明确的参考标准。例如: · 6岁前:独自穿衣,收拾玩具、鞋子和外套,清理餐具,帮忙整理采购品,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 · 6岁—7岁:准备点心,整理书包,将餐具放入洗碗机,给植物浇水,铺床…… · 8岁—9岁:归置采购品,整理衣物,收拾洗碗机里的餐具,叠放干净的衣物,清扫阳台或露台,扔垃圾…… · 10岁—11岁: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物品,做简单的食物,扫地或吸尘,晾衣服…… · 从12岁开始:准备便当或简餐,拖地,洗车,换床单,洗衣服…… 好吧,没有人说这很容易。要想成功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然是要寓教于乐),或许我们得借助游戏、家长权威、签订协议或是列出家庭超级计划(甚至是同时采取所有手段)。如果全都做了,孩子仍然不想参与其中,我们还有最后的手段:罢工。让孩子不得不穿着脏衣服去学校(因为他还没有清空脏衣篮)或者每晚只能吃意大利面(因为他没有如约准备像样的饭菜)。这一招确实激进,但很有效!
目录
前言 我们要养育什么样的男孩? 01 第一部分 一次孕期超声检查后 11 1. 在女性主义父母的脑海里 16 2. 上一代女性主义母亲们为男孩做了什么? 25 3. 培养女性主义儿子 31 第二部分 生女生男都困扰! 37 1. 你确定你没有在下意识地性别歧视吗? 42 2. 不!男孩的大脑并不是被设计出来读路线图的 51 3. “女孩的玩意儿”万岁! 62 4. 男孩也可以选择粉色 72 5. 玩洋娃娃与性取向无关 80 6. 笑对性别歧视 86 7. 在家里该怎么做? 92 8. 建议而非审查? 100 第三部分 向平和的男性气质迈进 109 1. 培养男子气概的学校 114 2. 男性的恐慌 120 3. 终结有毒的男性气质 126 4. 重塑男性气质! 139 第四部分 从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出发 147 1. 男孩该如何学习去爱? 152 2. 破除对“性”的误读 161 3. 针对男孩的性暴力 174 4. 给男孩的性教育 187 第五部分 (未来的)男性女性主义者在何处? 195 1. 女性主义者的孤独 200 2. 一定能养育出女性主义儿子吗? 207 3. 来自男性的声音 216 结语 再见!男孩工厂 22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