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因这么聊我就懂了

基因这么聊我就懂了

  • 字数: 180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尹烨|
  • 商品条码: 9787559679840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瑜伽、冥想,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长期996,真的会猝死吗? ·为什么选个好伴侣如此重要? ·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吗? ·长期熬夜会有什么后果? ·基因和情绪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抑郁? 关于健康的传言,我们听了太多。到底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是空穴来风,这些依据从何而来? 《基因,这么聊我就懂了》是华大集团CEO尹烨的全新科普力作,书中通过68个基因科普,全面解码我们与基因的关系,揭示了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行为、两性关系、遗传、情绪和健康。 基因几乎是每个人的底层生命代码,看似遥远却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而基因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观念,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基因的表达方式,这反过来又深化了基因对人的影响。可以说,谁能用好基因,谁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
作者简介
尹烨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深圳市标准化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他是媒体圈、财经圈、科研圈最受欢迎的生物界“名嘴”,也是传播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开设“天方烨谈”电台节目,受邀出席WIRED、TEDx、一席、中国企业家论坛等媒体活动,为大众讲述“听得懂的生命科学”。 \"
精彩导读
减肥屡战又屡败,肠道菌群在作怪 每个人的一生,稍微统计下,其实都可以用大数据来概括,不信你看: 假设活到80岁,我们一生会呼吸多少次?大概8亿次。 假如80年间没有心跳过缓或过急的状况,我们一生心跳会有多少次?约 30 亿次。 我们的基因组有多少个碱基?30亿对。 我们全身的细胞约有多少个?大概37万亿个。 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又有多少呢?数量是100万亿个,而它们的基因总量是人类约22000个基因的150倍或者更多。 在这一系列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菌共栖”的生态系统。严格意义上,只说“细菌”还不全面,因为还有很多的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甚至寄生虫等。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一边离不开微生物,一边又不断和微生物抗争,妥妥地阐释了什么是相爱相杀。细菌和病毒,自打34亿年前来到这个世界,便再也没有缺席过。它们在生命从低等到高等,结构从简单变得复杂,生活环境从水下拓展到陆地的演进过程中,全程相伴。 父精母血的受精卵,我称之为血脉;我们讲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我称之为“文脉”;细菌不仅仅存活在肠道之内,还活跃在我们整个身体系统中,它甚至还可以通过接触或口粪渠道“垂直传递”。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是“血脉、文脉、菌脉”三脉合一的产物。 关于血脉和文脉,我们都了解了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意识到,细菌也在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要知道早期的多细胞生物,很多其实就是一段“肠子”,后来才慢慢演化出复杂的神经系统,所以肠道和神经系统一直连接着。基于此,生命科学有一个有趣的“肠一脑轴”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肠道和大脑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大脑作为控制中枢,对人的身体和意识起着总指挥的作用,这些大家也知道;反过来,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人类大脑,这就鲜为人知了。人体内有大约上百万亿个肠道细菌,肠道也有数百万个神经元,大脑有将近860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是可以顺畅交流的。无论是通过“打电话”的物理方式,或者通过“发快递”的化学作用,全球的脑科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 举个不那么严谨但容易理解的例子,中午,你没有选择米饭而是吃了三碗面,你以为是你想吃面食,实际上很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想吃,因为你从小就用面条“喂”它们。下午,你鼓足勇气站到讲台上发表演说,可实际上你也无法完全确定,到底是你主动上台的,还是你的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调节怂恿你上来的。 根据“脑-肠轴”理论,细菌会在人的肠道代谢出诸如短链脂肪酸的代谢物,这些细菌代谢物会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释放而5-羟色胺会影响神经系统。不管是细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还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它们都通过一些信号分子的实体通路加上迷走神经,和人的大脑进行着互换--信息的交流和联结。 所以,不高兴的时候,千万别轻易对人发火,不妨阿Q胜利法:此时或是自己肚子里的细菌在瞎捣乱。孩子不专心念书,也不要贸然责怪孩子,可能此刻他体内的菌群正在影响着他的行为。实际上一个顺产的婴儿在12个月以后,其肠道的菌群就和妈妈趋于一致,和密切生活的家庭成员也高度相关。所以追根溯源的话,我们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几年前,我考了公共营养师,我发现里面讲到的很多内容都有待商榷。比如,撇开肠道菌群不谈,按照机械唯物主义的方式,讨论身体能把多少克糖、脂肪、蛋白质无损地转化为能量,这本身就是说不通的。有科学家用克隆的两只老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对调了菌群,几个月以后,瘦老鼠变胖了,胖老鼠变瘦了这就提醒广大减肥人士,要想减肥,得同步从菌群下手。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基因是什么? 1.科技大潮浪打浪,基因时代已到来 2.基因像副扑克牌,60 亿张这么多? 3.生命语言原相通,莫以大小论英雄 4.或有异源亲兄弟?基因知道你是谁 5.犯罪分子再难逃,多亏基因身份证 6.基因技术非万能,三大领域显神通 7.信息存储不容易,基因U盘来助力 第二章 基因与行为 1.基因自私又功利,无私才是真大义 2.减肥屡战又屡败,肠道菌群在作怪 3.暴力或由基因起,相关因果要辨析 4.有其父必有其子?基因歧视要不得 5.过度健身不可取,四肢发达会“变笨” 6.大脑睾丸性相近,基因表达本同源 7.来者是敌还是友?要看气味可相投 第三章 基因与健康 1.冥想禅修能治病?改变基因心安定 2.罕见病不能轻视,虽难治但能预防 3.基因选择有逻辑,颜值决定免疫力 4.孕妇感染娃自闭,粪菌移植出奇迹 5.有害突变亦有益?静待花开当可期 6.孤独情绪需重视,易致轻生易传染 7.不能加班我有理,基因评测来做证 8.胖了真的会变笨,身体健康有风险 9.少量饮酒防中风,过量却会伤肝脏 10.东方吃素肠子长,西方吃肉肠子短? 11.换血实验大成功,返老还童不是梦 12.越睡越累咋回事?好好学学白居易 第四章 基因与遗传 1.婴儿气味有奇效,爸爸温柔妈暴躁 2.自闭也会代代传,父亲尤其要注意 3.脾气不好请担待,基因不背脾气锅 4.神话人物或有后?三皇五帝非虚传 5.虎爸豹妈强压力,孩子难免出问题 6.克隆肉体很容易,复制意识是难题 7.大自然也“转基因”,互利共生真高级 8.这病传男不传女?伴性遗传不稀奇 9.基因算命骗局多,求人不如求自己 第五章 基因与两性 1.雌雄激素人人有,生育可是大问题 2.Y染色体本多样,战争屠戮促消亡 3.DNA 上有“开关”,一键完成性转化 4.神经递质强助攻,人人都是恋爱脑 5.“人造人”成为可能,生物工厂是未来 6.内心才知男或女,温度定我雄或雌? 7.单性繁殖引轰动,男性群体更惊恐 第六章 基因与脑认知 1.肉体复制已实现,记忆竟也可移植? 2.习惯记忆代代传,意识刻在基因里 3.老人絮叨是好事,沉默寡言易痴呆 4.神经再生有可能,人到九十还在长 5.脑机科技新突破,隔空取物不是梦 6.大脑数据可公开,商业利用要有度 7.强迫遗忘很困难,要比记忆更费脑 8.人脑程序真复杂,高效却也易出错 9.身体躺平脑躺赢,“回放”学习可真行 10.人脑个小高能耗,糖分短缺就罢工 第七章 基因与未来 1.从达·芬奇到 GPT,碳硅结合是未来 2.双重间谍线粒体,自免疾病显真凶 3.再生密码已找到,人类四肢可再生? 4.神奇药物助长生,但别忘了副作用 5.按下开关就休眠,星际穿越有大用 6.细菌也有实用性?信息存储它最行 7.“基因剪刀”握在手,基因编辑能治病 8.小猪身上全是宝,异体移植能救命 9.基因数据大公开,该支持还是拒绝? 第八章 基因与技术 1.组学研究战不休,为啥都要加个组? 2.基因测序新时代,基因语言学起来 3.整合物种基因组,重建全球“生命树’ 4.单细胞也能测序,生命密码显真迹 5.全脑特征怎么测?时空组学了解下 6.合成生命已开启,“生物积木”拼未来 7.基因检测真神奇,精准医学造生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