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字数: 326
  • 出版社: 教育科学
  • 作者: [新西兰] 约翰·哈蒂
  • 商品条码: 978751913867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作者之间的16篇对话构成,二人围绕现代教育哲学若干核心问题展开学术对话,内容涉及教育与教化、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等方面,并就“可见的学习”诞生以来引发的误解和误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批评了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呼吁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重视学校及教师的教化职能。
作者简介
约翰·哈蒂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荣誉教授,他的“可见的学习”系列书籍已被翻译成23种不同的语言,销量超过100万册。 斯滕·内佩尔·拉森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出版过诸多学术书籍并发表过若干篇期刊文章。他是丹麦《信息报》(Information)等媒体的评论家,为丹麦广播电台P1频道做过几档大众类哲学节目。 柴楠 教育学博士,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学基本理论,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面向他者的教学交往》《知识教育的伦理守望》两部专著。
精彩导读
对话的精髓是尊重、学习和对话者的共同在场。哲学领域有对话的悠久传统,柏拉图的诸多对话集可能是这一传统中最为辉煌的典范,至今,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些对话来了解苏格拉底。当我们聆听他人时,我们可以对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假设予以省察;当我们向他人展示自我时,我们已听取了他们所说的话,并报以完全的尊重。对话使我们能够与他人求同存异,能够对观点进行澄清和批判;与此同时,对话使我们变得细腻而成熟,将我们引向激动人心的思考。 自《可见的学习》出版以来,对该书的讨论从未停止。对许多人而言,这本书使他们感到耳目一新;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要么因过于量化而颠覆了他们的核心信念,要么被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在随后的几年里,不少学校依据“可见的学习”的故事完成了许多系统性干预措施——其中最早、最全面的是丹麦的一些学校。那时,丹麦的政治议程在很多方面颠覆传统的运行环境,并利用“可见的学习”的主张来为这些变革辩护(其中有的归因错误,有的则正确)。因而,在那里出现强烈的抵制行为和一群批评人士,讨论日益升温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术思想在最初的批判声中蓬勃成长。学术模式需要被检验、证伪和重建。我们通过批判成长,因为批判假定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虽然不完美,但是可以改进。我们可以整合、运用其他学科的诸多思想,可以成为勤勉的历史继承者,也可以将许多思想联系起来,但前提是我们愿意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展开对话。与许多公众对话不同,当然也与许多在线论坛不同,我们对话的目的是对观念的批判,而不是针对个人。 斯滕·内佩尔·拉森给约翰·哈蒂发了一份他对“可见的学习”的评论,并礼貌地征求后者的意见。哈蒂的回复很长,被斯滕认为“苛刻”,这与他的本意相去甚远,这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对话引起的误解。约翰声称他“从根本上反对您(斯滕)的观点,从内容到实质。您对‘可见的学习’有太多的含沙射影、忽视和误读,而没有考虑到该书对您身边学校产生的实际影响。……我很乐意通过回信来进行对话,虽然我尊重您的观点,但至少下一篇文章的批评针对的应是我所说内容,而不是您想让我说的内容”。瞧,这也许很刺耳,但斯滕发起了一场更深入的对话。 斯滕回应说,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学习效应量的本体论?学习能被理解为一种可见的现象吗?当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政府官员与教育管理者实施‘可见的学习’的信条或‘一揽子计划’时,学校和学生会发生什么?前两个深刻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和本质问题,第三个问题主要关涉教化(Bildung)、对自由思考的威胁,以及自主学校的消亡问题”。 因此,斯滕评论说他“脑子里酝酿着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见面谈几周呢? 他整理了一些关键的话题:一起来谈谈教育的目的。这远不止是好奇,而是探讨可见的学习的范式和结果之外的回答,其中大部分内容目前都包含在本书中。他写道:“我们可能会互相挑战和挑衅,我们思想的碰撞很可能会促成彼此自我反思的更新、将教育的未知视角公之于众。我们可以讨论教育的目的、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教化的精髓、教育中的自主性、研究与政治的关系、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不)可见性、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教育的未来、网络学习和异化等等。” 需要考虑的是,尽管世易时移,政府会改革,部长会更替,但我们依旧应该针砭时弊。 斯滕收拾好自己的11速自行车(很多想法都是在自行车上产生的),飞到墨尔本,在那里我们经过了几个星期的交谈,我们记录然后转录这些对话,再继续工作和修改,我们有了更多的讨论,并重新梳理、深入探讨,最终形成了这本书。这是一项充满爱的劳动,因为双方都从学习对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相信你也会看到)不同的视角中获益。
目录
前言 1 邂逅 2 教育数据能否说明问题? 3 学习是可见的现象吗? 4 教授和学习特定的学科是否重要? 5 如何避免在研究中物化学生? 6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7 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是什么关系? 8 复兴德语概念Bildung(品格构成、高深思想和教育理想)是否可能? 9 如何区分教育中的“如何”“是什么”和“为什么”? 10 教育有目的吗? 11 认为教育学应去中心化是否可能? 12 如何对待神经科学? 13 如何对待批评? 14 如果学校消失了——我们会怀念它吗? 15 为什么我们渴望可预测性和安全性? 16 对话暂停 仍需继续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