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精)/上外文库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精)/上外文库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杨四平
  • 商品条码: 97871002430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破除人们仅仅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迷思,打通“现当代”,在畛域、视角、框架、体系、范式和话语等方面做了全新拓展,重点诠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现状、发生、历史脉络、国别关系、不均衡性、差异性、影响力、中国形象塑造与“走出去”战略,编织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立体网络和知识谱系。 本书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国观”,分时段论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概貌,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苏俄和欧美的行旅,深描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不均衡接受的种种现象并深入剖析其主因;多维度评估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影响力;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中国形象塑造;思考“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附录评述了北岛诗歌与莫言小说的远播劳绩。
作者简介
杨四平,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著作《中国新诗叙事学》《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等16部,主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60册)、《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等数十种。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二届中国文联“啄木鸟杯”。
目录
绪论 发现、传播、接受及其可能 第一节 世界文学地理与发现中国 第二节 世界—中国:“外译中”少于“中译外” 第三节 中国书写与世界的“中国观” 第四节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经验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发生 第一节 传教士文学译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第二节 留学生在文化间际漂泊与拓荒 第三节 中国学家的理性译介与研究 第四节 文学输出与意识形态的国家管控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现代文学的远游 第二节 “十七年”:冷战语境下的东西分流 第三节 新时期:本土经验与全球化迷梦 第四节 后新时期:文学资本、资本文学与文学交往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的流布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苏俄的接受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欧美的行旅 第四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不均衡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中国学家译介与普通读者接受的不平衡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价值评定的不对等 第三节 多个作家“合集”与单一作家选本出版的热与冷 第四节 文学交往对政经交往的依赖以及区域性不均衡 第五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国家价值观差异 第二节 语言的“字思维”与“词思维” 第三节 意识形态认同与西方的“固执” 第四节 文学的历史、观念与审美差异 第六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影响力 第一节 “中国学热”时起时伏 第二节 中外现当代作家交往日趋频繁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海外译介及影响 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作家海外获奖 第七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国形象塑造的制约性因素 第二节 西方歧视话语形塑“贫弱中国”形象 第三节 海外激进话语形塑“红色中国”形象 第四节 海外理性话语形塑“开放中国”形象 结语 “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与“中国现当代学”建构的文化战略 第一节 文学译介与“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学”的理性建构 附录一 北岛海外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附录二 莫言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