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春秋笔法与述而不作--训诂诠释与翻译

春秋笔法与述而不作--训诂诠释与翻译

  • 字数: 293
  • 出版社: 武汉大学
  • 作者: 薛凌|
  • 商品条码: 97873072323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2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春秋笔法的形成 与发展入手,通过分析“笔 法”的核心要义及其对经学 、史学、文学传统的深远影 响,展示其在意义建构范式 、表意体系、阐释传统与史 学叙事等领域与西方思想的 激烈碰撞,试图以此阐明, 除借助传统翻译学、史学、 叙事学手段外,如何通过扎 根中国经学与史学,在西方 语言体系与文化架构下呈现 中国“经”“传”中的“微言大 义”,回应中国史学的基本 立场和精神,进而引导西方 读者在看似“断烂朝报”式的 文字罅隙间窥得中国文化的 基本生成与运行机制,抉发 异质文化圈间“互识”“互补” 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绎 春秋笔法与述而不作如何作 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资源,进 入跨文化沟通的语境中,成 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指向 。
作者简介
薛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ister)翻译硕士,河南大学翻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研究、翻译理论批评。近五年,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重点项目1项,出版译著1部,在中国典籍英译研究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已获得学界的一定关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经学与传统史学 1.经学的崛起与瓦解 2.中国“经”“史”传统与“新史学” 第二章 “经”“史”之间的《春秋》 1.“经”“史”传统中的“六经” 2.《春秋》成书与《春秋》之志 3.身份的悖论与《春秋》之义 第三章 “经”与“传”:“《春秋》三传”的生发源头 1.“传”的语源学追问 2.“口传注经”:“三传”生发源头 第四章 文字与声音:“三传”的书写与流播 1.左丘明之“惧”与康有为之“惑” 2.文字与声音:《春秋》“三传”的选择 3.必要的“绕道”:瞽嚎、太史与《春秋》的“双向”诠释路径 4.“消失”的书写和“缝接”的口传谱系 第五章 读者之“意”与圣人之“志” 1.圣人无“意”?来自孟子的回答 2.东方之“意”遭遇西方之“意”:从于连到理雅各 3.重叠的“圣人”与多维的“语境” 第六章 “圣人绝四”与“述而不作” 1.“圣人绝四”——在“知人论世”的尽头 2.“述而不作”——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元命题 3.“意义”:在“述”与“作”之间 4.“述”“作”之争与《春秋》“三传” 第七章 历史的“生命”与《春秋》大义 1.“太官厨”与“卖饼家”:对历史语境的记忆与遗忘 2.子路的沉默:当苏格拉底遭遇孔夫子 3.《论语》对话《春秋》:“问”的动机与前提 4.“不朽”的追问:历史的“意”与“义” 5.《春秋》“五情”与春秋大义 第八章 “述而不作”的翻译与翻译的“述而不作”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