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琢器·潮——2022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毕业设计访谈

琢器·潮——2022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毕业设计访谈

  • 字数: 187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胡宇 编著
  • 商品条码: 978755987455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毕业创作访谈与比较研究”科研项目的成果总结。书中聚焦2022年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全面收录优秀毕业生的作品,展现优秀作品的创意和创作过程。通过深入访谈毕业创作指导教师及毕业生,本书从多维度探讨了工艺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总结并提炼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本书不仅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实践支撑,也为其他院校师生开展毕业创作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作者简介
胡 宇,设计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国际陶艺教育交流学会(ISCAEE)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研究员。
精彩导读
人类可以做到两件了不起的事:一是使用工具,二是记忆。 工具的发明,无疑是人类智慧的开端。使用工具的创造性行为,在日积月累的劳动实践中被归纳为“工艺”。借助工艺,中华的先民得以与自然对话,以土制陶,以金属锻形,凝漆成器,使中国的陶艺、金工和漆艺,作为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技艺,不断精进,成为外置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灵而存在的民族记忆,成为一种可传承的知识。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要教授给学生的,正是这种知识 ——一种心手合一的艺术,一种名为“工艺”的生活方式。 在网络信息与社交媒体填充着我们的日常时间,并蚕食着我们专注力的当代社会,学习工艺是一种使人重拾专注力的健康生活方式,人在心流状态(一种完全沉浸和投入于活动本身的振奋状态)中会得到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像古人那样造物。日复一日的工艺修习融入了同学们的生活,亦锤炼着他们的技艺与精神,得以让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触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智慧内核。 呈现在各位眼前的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既是同学们无数个聚精会神的时刻凝聚而成的结晶,也是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延展之物。这些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尊严、创造力、热情与匠心,当你认真观看、感受它们时,工艺的火炬便开始传递。
目录
序一 / 齐喆 序二 / 胡宇 前言 【教师访谈】 齐喆:一脚踩在传统,一脚迈向未来 魏华:传统的蝶变 庞国华:跟着潮流走,向着时尚走 谭红宇:用天真之眼看未来 韦潞:创作目的要纯粹 余潮松:平衡是不好的 金生花: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件作品 王东育:放下架子,尊重学生 王昌淦:在毕业设计中“升华” 吴永强:由“大拙”走向“至美” 郭莉莉: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赵尔东:人即技术,技术即人 王新宏:从“造物”到“心性修炼” 【学生访谈】 陈瑶、陈永基:我们就是星星本身 方贵良:用自然的材料表现自然的题材 罗秋薇:《方子》与中草药的拟人化呈现 庞天琪:诺亚方舟、金丝猴与野生动物保护 郭子婷:《“你”·我》是积极生活态度的表达 任韵洁:“枯”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吴静贤:人生如《文身》般绚丽多彩 吴晓扬:对劳动、时间、技术与生产力的思考 2022年毕业展部分学生作品集锦 【附录】 项目研究成果 2022届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参展及获奖信息 展览现场 后记 / 胡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