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朱熹易教思想研究

朱熹易教思想研究

  • 字数: 21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群|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3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易》教”即《周易》 的教化。作为中国儒家六经 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教”除具有儒家教化 体系对德性的培养和现世的 关怀外,又因《周易》“卜 筮其外,哲理其中”的特殊 性质为儒家教化体系提供了 形上学依据。 本书基于前人研究,全 景式探究了朱熹“《易》教” 思想,涵盖渊源、理论基础 、内容、工夫实践与影响, 并联系当今社会问题挖掘其 当代价值。这不仅可从教化 角度系统化关照朱熹易学思 想、完善儒家“《易》教”思 想体系,也为发掘儒家“《 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提 供一种新的视角与可能。
作者简介
李群,女,1979年11月生,山东肥城人,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生,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目前主要从事儒家教化思想、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易》教”概念、内涵及流变 第一节 “《易》教”的概念 第二节 “《易》教”的内涵 第三节 “《易》教”内涵的流变 一 “《易》教”的萌芽——卜筮设教 二 “《易》教”的确立——以德为先、人文教化 三 “《易》教”的凸显——明王道,正人伦 四 “《易》教”的发展——修已安人 五 “《易》教”的继承——迁善改过 第二章 朱熹生平著作及“《易》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朱熹生平与著作 一 朱熹生平 二 朱熹主要著作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 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加剧 二 经济发展恢复贫富不均严重 三 文教活动兴盛思想兼收并蓄 第三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对宋易象数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象由数生:刘牧之《河图》《洛书》 二 圣人之心即太极:邵雍先天易学与后天易学 第二节 对宋易义理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理一分殊”:李侗“《易》教” 二 太极即理:二程以“理”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三 太虚即气:张载以“太虚”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本体论 一 宇宙本体论:太极即理 二 心性本体论:性即理、心即理 第二节 本体论与方法论、认识论(工夫论)之融合:理一分殊 第五章 朱熹“《易》教”思想之工夫 第一节 《周易本义》卷首九 图与《易学启蒙》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河图》《洛书》中的“《易》教”之韵 二 先天易与后天易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第二节 《周易本义》文本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周易本义》其书及注《易〉原则方法 二 《周易本义》之“《易》教”思想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朱黑“《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 朱熹“《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 朱熹“《易》教”思想的局限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个人品德的养成 二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完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