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研究(总第55辑2024.2)

文化研究(总第55辑2024.2)

  • 字数: 38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周宪//陶东风|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辑《文化研究》体现 出鲜明的“跨界”特色。新时 代以来,人文学科的“跨界” 冲动在两个领域得到了醒目 表现。其一是数字人文与数 字叙事,它打破了科学与人 文的边界,使文学、艺术、 哲学、历史、文化等在数字 技术的嫁接下呈现出全新面 貌。其二是跨媒介文化研究 ,它超越了媒介方式的阈限 ,关注不同文化媒介的差异 性与相通之处,及其在交融 、对话、转换、张力、互动 中所衍生的复杂内涵。本辑 《文化研究》聚焦于上述两 种“跨界”尝试,收录了三组 专题讨论,“数字人文”“数 字叙事”“跨媒介文化研究” 以及其他来稿若干。
作者简介
周宪,1954年生于南京。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曾任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学、艺术理论、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主要著作有:《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年第三版),《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2015)等。曾获国家教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陶东风,1959年7月生于浙江,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著作《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获得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主编的话 专题一 数字人文 主持人语 一场没有凶手的误杀:范式创新视域下的“数字人文”及其批判性思考 数字人文的计算思维与历史学新文科建设 数据驱动策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的实践 专题二 数字叙事 主持人语 论数字艺术互动叙事的关系空间——技术意向性的视角 走向“多重宇宙”——数字叙事的时空堆叠初探 亦真亦幻——数字叙事中的沉浸式体验与情动路径建构 专题三 跨媒介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 不只是从“图载”到笔墨——“书画同源”新诠 骨董的媒介学:明代中期艺术手卷/立轴媒介关系 跨媒介动员: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理解——以《霓虹灯下的哨兵》传播路径为中心的考察 “出位之思”:中国神话动画转化的反向修辞机制试推 盲人故事世界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以《命若琴弦》《没有语言的生活》《推拿》及其改编电影为例 “传丝公主”的跨文化传播与跨媒介叙事 在现代美学之外:基于科技的“跨”媒介艺术叙事 其他来稿 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心物相合的传播观念及其当代价值 颓败线上的幽灵——聆听《疯医》 论反线性叙事电影:为何与如何 走出遗忘的困境:文学史书写的记忆机制与伦理 文学经验“行为”之根的文化分析 空间转向中艺术地理学的扩展与重构 数字媒介对传统评点式批评的激活 极简主义物导向艺术的空间化研究 艺术与社会:罗斯金情感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