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化路线图:元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路线图:元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 字数: 402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吴友武
  • 商品条码: 97871117649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系统介绍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专著,由深耕一线30余年的资深信息化、数字化专家撰写。作者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和切身体会,直面领域数字化转型中不容回避的瞬息万变的形势、日益复杂的局面、交织影响的业态,提出了直击领域本质、把握发展规律、主动动态应变的数字化方法论。本书内容全面,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对希望实践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或组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认识数字化转型 本章从浪潮、思维、本质、目的、方法论五个方面简要介绍数字化,给出元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全景路线图,并提供数字化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的总体思路,以帮助读者快速认识数字化转型。 第2章 建模 在领域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中,模型思维和建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看透事物本质,抓住问题要点。本章首先介绍如何树立模型思维,然后讲解4个基础模型以及通过概念建模、逻辑建模、物理建模从思想走向实现的过程,最后介绍如何对人、物品、事物、虚拟空间、行业、业务等领域要素进行建模。 第3章 一切资源化 一切资源化是数字时代的关键思想。本章全面介绍资源,首先阐述数字化资源的概念、生产力与资源的关系、资源与资产的关系,然后介绍资源的分类、建模、经营、投放、赋能、运营与服务。 第4章数据 数据是各类资源的数字化承载。本章全面讨论数据,从计算机领域技术视角讨论明细数据、主数据、参考数据、元数据,从业务视角讨论场景数据、核心资源数据、知识模型数据、行业价值数据等。 第5章元数据驱动 本章主要介绍元数据的概念、表示、作用、应用场景及元模型,引入元数据的目的,元数据驱动的评价指标,以及元数据驱动的实践演进路径。 第6章中台——数字化中枢 中台是数字化中枢,是领域数字化的思想基础、理论方法、目标方向和技术路线等的承载。本章主要介绍中台的内涵、驱动力、使命、任务、特质,以及如何建设中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 第7章内生安全 本章从领域数字化的安全保障和安全领域的数字化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内生安全,既为领域数字化提出了内生、动态、精细化的安全解决方案,也将本书介绍的数字化理论方法在安全领域进行了成果转化,提出了集成性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吴友武<br />长期以来,牢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在大数据智能化、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基础身份管理等方面实战实践、总结抽象、归纳提炼,形成了系列理论、思想、方法、路径。主导设计了大数据智能化、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基础身份等领域的总体规划、总体方案、技术框架、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和推动实践了元数据驱动的全国重点社会治理行业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体系、以数据及功能为核心的内生安全框架和“安全可信合规”纵深防御体系、统一多维身份认证的网络空间基础信任管理服务体系。指导一批大数据智能化、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基础信任领域的创新企业成长为业界主力军。曾被聘为中央网信办大数据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目录
前言<br />第1章 认识数字化转型<br />1.1 数字化浪潮3<br />1.2 数字化思维6<br />1.3 数字化本质8<br />1.3.1 思维框架8<br />1.3.2 数字化内涵13<br />1.3.3 用底层逻辑思考数字化14<br />1.4 数字化的目的是智能化18<br />1.5 数字化方法论21<br />1.6 元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26<br />1.7 科学的数字化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31<br />1.8 为世界插上数字化翅膀32<br />第2章 建模<br />2.1 树立模型思维34<br />2.2 基础模型43<br />2.2.1 对象模型44<br />2.2.2 关系模型57<br />2.2.3 处理模型63<br />2.2.4 场景模型69<br />2.2.5 解决方案生成方法71<br />2.3 从思想到实现73<br />2.3.1 概念模型74<br />2.3.2 逻辑模型74<br />2.3.3 物理模型75<br />2.3.4 三个空间78<br />2.4 跨领域建模81<br />2.4.1 对人建模81<br />2.4.2 对物品建模83<br />2.4.3 对事件建模87<br />2.4.4 其他跨领域建模92<br />2.5 对领域建模92<br />2.5.1 对虚拟空间建模93<br />2.5.2 对行业建模98<br />2.5.3 对业务建模113<br />第3章 一切资源化<br />3.1 数字化资源123<br />3.2 生产力与资源125<br />3.3 资源和资产128<br />3.4 资源分类129<br />3.4.1 资源的基础分类130<br />3.4.2 领域资源的分类131<br />3.5 资源建模134<br />3.6 资源经营137<br />3.7 资源投放142<br />3.8 资源赋能147<br />3.9 资源承载148<br />3.10 资源运营和服务149<br />第4章 数据<br />4.1 数字化时代的数据150<br />4.2 场景—明细数据153<br />4.2.1 社会场景数据154<br />4.2.2 业务场景数据164<br />4.3 核心资源—主数据165<br />4.4 价值—核心业务数据170<br />4.5 知识—参考数据172<br />4.6 表达数据的数据—元数据176<br />4.7 数据养成178<br />第5章 元数据驱动<br />5.1 初识元数据181<br />5.2 元数据概述190<br />5.2.1 元数据的定义192<br />5.2.2 元数据框架的主要内容194<br />5.3 元数据的表示202<br />5.3.1 元数据的基本构成203<br />5.3.2 元数据语言体系205<br />5.3.3 对象类资源的元数据描述208<br />5.3.4 程序类资源的元数据描述211<br />5.4 元模型215<br />5.5 元数据的作用223<br />5.6 元数据的消费229<br />5.6.1 元数据是拿来用的229<br />5.6.2 元数据驱动的评价指标234<br />5.6.3 元数据驱动实践演进路径236<br />5.7 元数据的应用场景239<br />5.8 元数据描述的典型目标244<br />第6章 中台—数字化中枢<br />6.1 引入中台247<br />6.2 中台的内涵248<br />6.2.1 中台类似于人的“大脑”251<br />6.2.2 中台牵引的机体生态252<br />6.2.3 机体生态部件间的逻辑253<br />6.2.4 脑脑相连积聚智慧254<br />6.2.5 中台是领域“大脑”254<br />6.3 中台的驱动力259<br />6.3.1 知识驱动259<br />6.3.2 场景驱动260<br />6.3.3 事务驱动260<br />6.3.4 元数据驱动261<br />6.4 中台的使命262<br />6.4.1 构筑开放、动态、自适应的操作系统263<br />6.4.2 打造以不变应万变的领域中台271<br />6.4.3 领域中台的价值274<br />6.5 中台的任务276<br />6.5.1 技术建设277<br />6.5.2 数据建设288<br />6.5.3 业务建设299<br />6.5.4 知识建设303<br />6.5.5 安全建设312<br />6.5.6 中台牵动的感知建设313<br />6.5.7 中台呼唤整体数字化转型建设315<br />6.6 中台的特质316<br />6.7 中台产品通用化320<br />6.8 不同的中台视角322<br />第7章 内生安全<br />7.1 安全需求326<br />7.2 内生安全框架331<br />7.3 安全能力生成方法论336<br />7.4 安全认知346<br />7.4.1 网络空间的安全知识体系346<br />7.4.2 数据资源的安全知识体系352<br />7.4.3 领域业务的安全知识体系354<br />7.4.4 网络实体的安全知识体系355<br />7.5 安全能力建模359<br />7.5.1 安全防护能力建模360<br />7.5.2 零信任能力建模363<br />7.5.3 动态访问控制能力建模364<br />7.5.4 综合管理和策略控制能力建模367<br />7.5.5 主要的安全能力矩阵378<br />7.6 安全作用域建模381<br />7.6.1 抽象逻辑对象381<br />7.6.2 对逻辑对象安全建模385<br />7.6.3 实体目标及项目安全设计391<br />7.7 安全方案的关键设计393<br />7.7.1 安全知识指导的安全能力生命周期393<br />7.7.2 典型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39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