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科学教育通史

中国科学教育通史

  • 字数: 75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曲铁华|
  • 商品条码: 97875227394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9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并且深 入探讨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历 程的学术著作。本书以丰富 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吸纳 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 了从古代到当代中国科学教 育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科学 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角 色。全书共分为四卷,涵盖 十六章内容。导论部分明确 了研究的动机和意义,界定 了科学教育的概念,并概述 了全书的结构。第一卷回顾 了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辉煌 成就,从百家争鸣的先秦时 期到宋元时期的全盛发展, 再到明清时期的思想碰撞。 第二卷聚焦于中国近现代科 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记录 了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国民政 府时期的科学教育变革。第 三卷和第四卷则分别展现了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教育的专 业化、体制化进程,以及改 革开放以来的变革和成就。 本书不仅是一部科学教育的 历史记录,也对当下科学教 育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通 过对科学教育历史的深入研 究,作者旨在帮助读者理解 科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路径, 为深化当前科学教育改革提 供思路和方向。
作者简介
曲铁华,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师教育。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等称号。代表作:《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等八部,主持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第五届、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二十余项。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 中国古代科技教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科技教育 第一节 “六艺”教育中的科技知识传授 第二节 畴人之学——专职科技教育 第三节 儒家与科技教育 第四节 墨家的科技教育 第五节 黄老卫生教育 第六节 《管子》中的科技教育 第七节 邹衍与阴阳五行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教育 第一节 经学大儒的科技教育活动 第二节 “小学”中的博物常识传授 第三节 数学教育 第四节 天文教育 第五节 劝课农桑与农业科技教育 第六节 医学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科技教育 第一节 科技教材的选编 第二节 科学专科学校的建立 第三节 实科教育的其他形式 第四节 李淳风的科技教育思想 第五节 孙思邈的养生教育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科技教育 第一节 理学与科技教育 第二节 宋元四大数学家的科技教育思想 第三节 笔记里的知识世界:《梦溪笔谈》 第四节 科技专科学校的发展 第五节 蒙养教材中的科技教育 第六节 民间农业教育普及的兴盛 第七节 科技教育的传播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科技教育 第一节 实学思潮中的科技教育 第二节 明清专科学校与科技教育 第三节 乾嘉学派科技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第四节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家食之问” 第五节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科技教育 第二卷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酝酿与萌生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高涨与偏颇 第七章 学校中科学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教育 第二节 中小学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 科学教育的普及 第一节 科学教育团体与研究机构的创立与作用 第二节 科学教育刊物的发行与影响 第三节 其他科学教育普及形式 第九章 科学教育的推动者 第一节 科学领域人员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教育领域人员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三节 教育管理者及社会人士的科学教育思想 第三卷 中国当代科学教育(上) 第十章 学校中科学教育的新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尝试 第二节 小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中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多样态实施 第十一章 科学教育普及的新发展 第一节 科学教育普及的使命与功能 第二节 科学教育普及的措施 第三节 科学教育普及的主要载体 第十二章 科学教育的“新”探索者 第一节 高士其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竺可桢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三节 戴伯韬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四卷 中国当代科学教育(下) 第十三章 学校中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幼儿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中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学校中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第十四章 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第一节 关于科学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第二节 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社会化”发展 第三节 科学教育途径的“社会化”发展 第十五章 新时期科学教育思想的“新”发展 第一节 杨叔子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董纯才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十六章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追问 第一节 科学教育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科学教育发展的实践者 第三节 科学教育发展的路向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