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白话楞伽经

白话楞伽经

  • 出版社: 三秦
  • 作者: 校注:荆三隆
  • 商品条码: 97878062819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又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西来,传心印于二祖,言:“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故南北朝“楞伽师”,实为禅宗先导。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 《楞伽经》除序文说明其产生的原由,宣说离言自性的法门外,其主要内容有:①阐述“三界唯心”的学说。认为一切诸法都系“自心所见”,“自心所现”,是“自内证”;②说明真妄的因缘;③辨明邪正的因果,说明去妄归真的旨意及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性、八识、二无我(法无我、人无我)的道理。认为八识是阿赖耶识大海生起的波浪,阿赖邪识是“原因”和“根本识”,它是无始以来的本体。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④明法身之常住,以示生死、涅槃之平等;⑤示藏心自性,以明真妄、生灭、平等之相;⑥广说六度,指出自性之妙行;⑦广决众疑;⑧指出性戒,以彰生佛平等之理。全经以离名绝相的第一义心为宗,以妄想无性为旨趣,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教相,以自觉圣智为体,以斥小辨邪为用,为大乘瑜伽行派的学说奠定理论基础。经中还提到如来的异名有梵、毗湿努、自在天、因陀罗等,但给予不同内容的解释,可见其受到印度教的影响。 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注释部分采用以句为主,兼顾数句一旨的方法,依次进行,有些佛教词语出现时前后在义理上各有侧重,则采用删繁就简的原则,予以复注;白话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在有的术语已有注释的前提下,兼采意译,以便于阅读。
作者简介
注译者: 荆三隆,陕西西安人,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师从高杨教授研习印度佛学。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持宗教学学科点、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工作。兼任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
目录
序/001 前言/001 楞伽经卷一/001 楞伽经卷二/101 楞伽经卷三/161 楞伽经卷四/2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