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

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

1.这是一本生命教育绘本,通过祖孙俩轻松、温情的对话,让小读者也能有机会谈 论和思考生命中的失去。 2.书中对死亡采取不回避、不弱化的态度,既正视事实又包容不同观点。 3.美丽的类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逝去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4.著名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倾情翻译并撰写导读,内附荷兰专业心理咨询师实用建议。
  • 字数: 22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 作者: 皮姆·范·赫斯特 著 李一慢 译 丽莎·布兰登伯格 绘
  • 出版日期: 202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017914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日常的情景,轻松又温情的对话,让小读者也能有机会谈论和思考生命中的失去。 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好像很难被提及,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知该如何开口,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公园里,爷孙俩就毛毛虫展开了他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探讨。 2.书中对死亡采取不回避、不弱化的态度,既正视事实又包容不同观点。 爷爷提到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一重要观点,生命教育也成成为了人生的必修课。克里斯蒂安提出了自己对“死亡”的好奇,爷爷也真实、坦率地回应了他的疑问,并向孩子坦言了自己的顾虑和心愿,这种不敷衍的态度,为家长做了很好的表率。 3.美丽的类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逝去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故事的结尾,克里斯蒂安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将日常平淡的对话升华到了哲学的命题,从万物中我们也得到了启示:毛毛虫死了,但它变成了蝴蝶。人死了也可能变成某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美丽的东西……这会让人获得新的启发,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塑造死后的生活,而不是单一的讨论填上的星星。 4.温馨治愈的画风,在轻松的情境下帮孩子建立失去和离开的认知 内文插图采用了细腻的彩铅绘图方式,色彩柔和,爷孙俩的互动亲切自然。可以让小读者沉浸在一中温馨、宁和的氛围中,逐渐熟悉和接纳生活中一些小的失去,进而在面对生活中一些较大的失去和分开时,不至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内容简介
故事从公园里的一条毛毛虫开始,通过发生在祖孙两人之间的一场生动开放的对话,探讨了生命和死亡的哲学课题。对话涉及了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比如“你害怕死亡吗?”“临死之前你还想做什么?”也探讨了更深入的哲学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死?”“死后会怎样?”等等。面对克里斯钦的提问,爷爷以智慧和幽默的态度予以回应,有时则坦承他其实还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在一问一答之中,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激荡出更多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在消化后融合出了一个彼此满足的答案。祖孙俩对话中自然流动的情感、直白单纯的提问、具体易懂的美丽比喻,搭配绘者温暖的图画,让这本书在谈论起死亡时,显得轻柔又平易近人。
作者简介
皮姆凡赫斯特 (Pimm van Hest) 荷兰童书作家,曾经担任国小教师,后返校攻读心理学,在那段期间结识目前的伴侣并共同领养一个美丽的女儿茉伊拉,她是他们人生中的阳光。在童书创作上,皮姆喜欢处理根本与敏感的主题。作品已译成多国语言。在大颖出版过的中译作品有《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谢谢你陪伴我这么久》、《请你告诉我情绪是什么?》。 丽莎布兰登伯格(Lisa Brandenburg) 荷兰独立插画家,受过鹿特丹威廉德库宁学院完整的插画训练,合作对象除了荷兰也遍及国际,有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社会关怀,喜爱工作上的挑战与多元,灵感往往来自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美丽的书籍、电影、音乐跟视觉艺术。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