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础教育的社会空间解析与规划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础教育的社会空间解析与规划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毕波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4-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230139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公平历来是热点、难点议题,其中常见学校冷热不均、跨区就学、教育空间分异等现象。这对传统的设施规划思维构成挑战。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本书融贯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为什么不公平)、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如何定义和识别不公平)和教育空间规划实践(如何应对不公平)的研究,指出从空间规划看待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之间矛盾的本质,以及空间规划干预城市就学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涉及单元空间的教育资源再分配和连续空间的教育系统再组织,而不仅限于设施规划。在供给方面,规划在较大行政单元层面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角色,在较小功能单元协调多供给主体的利益关系。在需求方面,规划在连续空间层面调解就学规模效益、就近入学,以及学校和社区多元性目标之间的客观矛盾。以不同尺度空间公平评价为技术支撑,搭建与政策制定配套的规划工作路径,构建均衡、包容、就近的就学组团。 首先,跨学科整理单元空间和连续空间的教育公平评价方法。基于北京三个尺度(市域、内城、近郊)的就学空间格局解析,和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两类代表性国家——美国、日本的就学体系经验反思,阐明基础教育政策规划的重要性。定义并识别北京不同区位和群体获得基础教育资源的差异,通过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揭示出市域“中心一边缘”分异、内城的“户籍一文化”分异,以及近郊的“收入一区位”分异特征。 其次,梳理学校规划实践的公平范式演变,和不同范式国家的学区制和就学政策经验,并结合国情,提出在现有规划体系中嵌入不同层面的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估,完善教育区划调整和就学政策设计的规划工作路径、组建数据平台、规划师角色转换的保障策略。 最后,提出以学区科学定位、合理空间化、厘清治理逻辑为核心的教育区划体系构建及就学公平政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社会空间视野下的基础教育 第3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三角:均衡、包容、就近 第4章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评价与优化 第5章 北京市域、内城、近郊的基础教育社会空间解析 第6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实践 第7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制度、文化、技术 第8章 城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