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也疯狂

历史也疯狂

  • 字数: 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 作者: 苏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7-10-01
  • 商品条码: 9787800846984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苏三观点,新奇大胆,占尽风流。尽管那些见解遭到了正统学术界的鄙夷,但却获得了普通读者的支持,从而引发出新的疑古风潮。     --朱大可《文化口吃与历史真相》     在不同文化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相似的现象,但是相似并不等于同源,也可能是巧合或相似的环境因素导致的。而苏三甚至连真正的相似性都没有发现,号称研究“历史“,……这难道不是胡说八道吗?     ——方舟子:《苏三是不是胡说八道》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到底起源于哪里?西方文明向东方传播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通道到底哪个更重要?全球同源,怎么解释“南岛”问题?甲骨文为什么在红海?前代史学界的大师们怎样看待文明的起源……其实,长期以来,对于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还是从中东文明传播而来的两派论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此时,曾经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提出大胆推论与猜想的北京学者苏三继《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后又在新著《历史也疯狂》中出惊世之言:甲骨文在红海!究竟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请往下看。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还是从中东文明传播而来的两派论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曾经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提出大胆推论与猜想的北京学者苏三继《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后又在新著《历史也疯狂》中出惊世之言:甲骨文在红海!     她的猜想与假设给正在进行“甲骨文起源研究”的专家们以强烈的震动,引起了各方的大讨论。两派学者各执一词,毁誉参半:古文明一些研究者认为她敢于打破史学垄断的视角,挑战了“自我封闭的史学界”,引发了新的疑古风潮,为中国文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而正统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却认为,作者把一些相似的现象、无端的假设和猜想凑在一起,是在胡说八道。那么,苏三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胡说八道”呢?完此书,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应该说,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常识读物,而是她近年来古文明研究的心路历程、行路历程、思路历程,她像是用心在诉说着自己对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和您探讨着自己猜想的不同观点。作品图文并茂,文字细腻,笔触流畅,图片新颖,读来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其间对国内很多优秀的考古胜地的见解也与众不同,发人深思。作为幸运的历史叙事者,她敏锐严谨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也会给历史爱好者强烈的震撼。历史有时候很疯狂,许多看似分散的、凌乱的现象,通过特殊思维和特别方法,却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妙不可言的联系。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多样性的,对历史的思索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时空限制的,人类正是在疯狂的想象中改变着社会。所以,猜想有时离真理只差一步。
作者简介
苏三,河南洛阳嵩县人,现居北京。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美文学专业,九十年代在人民大学经济研究班结业。曾经在不同院校滥竽弃数为师十年,后下海进入外企。2002年辞职回家,好读书,喜旅游,走马观花到过二十多外国家,地区,所括挨及,以色列。     曾经出版过三本杂文集,2004年起先后出版了“破译飓风系列“之《三星堆文化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本书为该系列第三本。
目录
借序及说明 随想随记   1.VCD上的启示   2.研究历史的“意义”   3.新疆与“失散的十个部落”   4.初步认识   5.几点民俗比较 跟随张光直先生的足迹   上   下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小岛   1.南岛,我的一块“心病”   2.读到一本好书   3.为什么不   4.起航 读《法老的咒语》 读《考古随笔》 从“山崇拜”说起 读《K2与金字塔》再说“山崇拜”   1.   2.   3.   4.   5. 黄金?海贝?玉 几张图片   1.“7”=“十”   2.牌坊是怎么立起来的   3.“青面獠牙”的来源   4.易经来自哪里 北斗星、“七崇拜”、北回归线 游天坛   1.祈年殿   2.回音壁   3.园丘 西北游之河北行   1.到石家压   …… 《世界上古史》的读书笔记 悬棺揭谜刚刚开始 暑天“椭圆形”速记 大西北印象:丝绸之路 西北旅行中的思考碎片 人种?汉族?语言 中国文字来于中东 附录 书摘与插图 想了解点甲骨文,结果很难在网络上查找到相关资料。一个朋友说,怎么不到文物书店看看呢。结果,如愿以偿。除了甲骨文的书籍,顺便还买到了搜求已久的何新的《诸神的起源》,还有张光直的一些书籍,最后拿到的是陈星灿的《考古随笔》。     分三几天把《考古随笔》看完了,回味是一种静静滋润的舒畅,没有想到一本随笔竟然可以达到此种效果,足见作者的功力。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的眼光相当开放。     这里摘取陈先生的部分案例以充实我的文明同源考。需要说明的是,从书上的逻辑看,陈先生本人未必赞同我的思路,尽管他的考古案例处处显露出人类同源的痕迹??因为这恐怕就是事实真相。他到底怎么想的我并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不会保守。只有那些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的人才会保守,大概也与年轻有关。     在《上古以皮毛为目的的渔猎工具》以及《再说古代的非尖类镞》两篇中,从如何获取不受箭头损害的完整皮毛说到非尖类镞,或者圆头镞、带毛镞等,时间从尧舜到龙山文化,陈先生认为这“实在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题目”,并且“安阳市博物馆就陈列有圆头镞”,汉晋时的新疆有更多实物。接着,惊喜地看到最后:“圆头的镞,在古代的埃及和欧洲也有众多的发现”。陈先生认为:“使用非尖类镞,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未必有从此到彼的传播”。但我是否也可以猜想:也许就是从此到彼的传播。     头骨穿孔问题也是陈先生关注的,如《头骨穿孔的奥秘》、《世界上最早的颅外科手术》、《四千年前中国人已成功实施开颅手术》,以及书中惟一的论文(而非通常的随笔)《史前时期的头骨穿孔现象研究》,都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对于这些考古发现中的头骨是否真的实施了“外科手术”,我本人没有任何专业资料参考,连猜想也不敢,不过还是持怀疑态度。但对于其中大面积多发的头骨穿孔中包含宗教信仰方面的诉求的观点,本人是极力赞同的。     陈先生认为,“头骨穿孔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中国境内从新石器时代的广西桂林到青海马家窑、新疆天山阿拉沟墓地、新疆哈密不拉克等多个墓地,也“据说在河南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头骨穿孔现象。史前时期的欧洲(如法国)等地也有头骨穿孔现象,近百年来更是在除了欧洲之外“太平洋岛屿、南美、北美、亚洲与非洲等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头骨穿孔事例”。“民族学家则发现,一直到上个世纪,头骨穿孔手术还在北非、南美、西伯利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地广泛地流行。从考古学上看,欧洲与南美是头骨穿孔现象发现最为集中的两个地区”。欧洲地区的这一发现的数目之多,令人咋舌,地区则散布于法国、瑞士、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丹麦、瑞典、英国、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