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

  • 字数: 16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汪明帅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06984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和很好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超越了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他的书被一读再读,他用毕生之力铸造的帕夫雷什中学则是理想中的完美学校。
内容简介
《和很好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内容简介:一线教师如何接近教育大师,如何与他们建立没有隔阂、没有阻碍的沟通渠道,如何从中汲取教育滋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丛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我们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师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和原初的东西(即经典作品中的原文)一并呈现的方式,不仅说明挖出了什么,还说明挖掘之前的样子,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某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贴近大师深入共读,影响您的教学人生,从此刻开始!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很好熟悉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常说常新”的教育导师。本书从学生篇、教师篇、教学篇三大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这座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极为丰富的宝藏进行开采,为中小学教师朋友尽可能呈现出较为真实而可亲近的苏霍姆林斯基,从中国教师当下的需要出发,找出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有可能对当下中国教师有启发意义的内容,让那些积极的内容去发挥更积极的借鉴功用。
作者简介
汪明帅,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先后负责“大夏书系”和《教师月刊》的编辑工作。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学一点教育史――教育目前的教育大师》。
目录
导读:开采苏霍姆林斯基这座宝藏  013
学生篇
呵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  019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知学生的痛苦  020
善于抚慰受伤的心灵  021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  024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  027
不要伤害学生敏感的心灵  029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03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3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问题占有特殊的地位  036
兴趣蕴涵于认识深藏的奥秘之中  038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039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043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045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意味着使学习迁就兴趣  048
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  050
学生犯错误了  053
学生往往想做禁止做的事  054
谅解对人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056
学校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  058
树立威信,把握批评的分寸  059
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061
延缓惩罚,事半功倍  065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069
遭遇“后进生”  072
您理解和同情学生吗  074
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尊严  076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081
在耐心等待中收获奇迹  083
因材施教  084
给思想不集中的学生准备特制习题集  085
教师篇
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091
好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来适时调整讲课内容  092
好教师能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来学习  094
好教师绝不扑灭学生心中宝贵的火花  095
好教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榜样  098
好教师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  100
帕夫雷什中学的好教师  101
阅读:自我成长的方式  104
教学和教师的阅读息息相关  106
为教师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  108
持之以恒地读书  110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112
在教师集体中成长  115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  117
教师集体是促进教师个体不断成长的摇篮  117
在师徒传承中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119
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123
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126
让教育研究丰富教师的教育生活  128
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接近于科学研究  130
教育研究可以让教师工作充满创造性  132
让教育研究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134
实施教育研究从写教育日记开始  136
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研究  142
教学篇
走进课堂  149
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生成  150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57
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知识  160
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潜能都发挥出来  162
检查作业  166
检查作业要关照到全体学生  167
检查作业是促进全体学生脑力积极化的手段  168
从教师检查到学生自我检查  170
检查作业不是重复教科书  170
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174
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  176
当教学出现意外时  179
为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往后的学习反而越困难  180
学生上课开小差怎么办  183
尴尬的导入  187
为什么孩子容易激动和发怒  189
被掐掉“幼芽”的“栗树林荫道”  192
分数不是惩罚的工具  194
教学和教育融合  197
让知识触及学生的灵魂  199
道德与智力相一致的可能途径  201
警惕教学和教养的简单嫁接  203
课堂教学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火花  205
教师是达到教学与教育有机统一的推手  207
附录:本书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一览  2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