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县域电商、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举措有作者的思考与见解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吴建波 华崇鑫 著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56502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产业热点,契合国家战略。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度契合国家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本书作者长期专注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县域电商、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举措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内容简介
本书由理论内涵、科技创新、数实融合、新型工业化、未来产业、县域经济和创新实践这7个部分构成,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旨在帮助读者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战略机遇。
作者简介
吴建波 广东融合经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专委会委员,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及农业农村工作16年,对华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及县域电商有深入的研究,在县域经济生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创业创新孵化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华崇鑫 江西开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于区块链与信息安全行业,参与编写《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智能合约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规范》《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存证通用服务指南》《数据资产评估定价方法》等多项与区块链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
目录
目录 第 一部分  理论内涵篇 第 1章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引擎 002 01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 003 0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005 03  新质生产力的3个维度 008 04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 011 第 2章  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016 01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 017 02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018 03  培育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021 04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023 第3章  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思路 025 01  宏观: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 026 02  中观: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 028 03  微观: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030 第二部分  科技创新篇 第4章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034 01  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035 02  科技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037 03  绿色科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力 039 04  战略规划:培育颠覆性科技创新 040 第5章  实践路径:科技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043 01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 044 02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046 03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047 0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050 第6章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之路 052 01  专精特新:概念、内涵及发展现状 053 02  国家层面:构建专精特新服务体系 056 03  地方层面:培育专精特新产业生态 057 04  对策建议:赋能企业专精特新之路 060 第三部分  数实融合篇 第7章  数实融合: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064 01  数实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065 02  数实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 069 03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072 04  推进数实融合的对策建议 074 第8章  产业互联网:数实融合的创新实践 078 01  产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 079 02  技术驱动:发挥产业融合效应 084 03  数据驱动:数据要素重塑产业链 086 04  生态驱动: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圈 088 第9章  数智驱动:AI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092 01  AI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093 02  转型路径1:研发数字化 096 03  转型路径2:生产智能化 098 04  转型路径3:经营一体化 100 05  转型路径4:服务敏捷化 102 06  转型路径5:产业生态化 103 第四部分  新型工业化篇 第 10章  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06 01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与内涵 107 02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 110 03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 112 04  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114 第 11章  智能制造: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基石 118 01  智能工厂:工厂车间数字化 119 02  智能装备:工业设备数字化 121 03  智能研发:研发流程数字化 122 04  智能决策:企业运营数字化 123 05  智能物流:制造供应链数字化 125 第 12章  绿色工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7 01  降低能耗:推行绿色化生产体系 128 02  营造环境:推进绿色文化的建设 130 03  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工业产业链 132 04  管理创新:建立绿色经营管理制度 133 05  金融支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 135 第五部分  未来产业篇 第 13章  战略路线:构建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138 01  顶层规划:未来产业总体思路 139 02  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实融合 142 03  产业重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44 04  市场机制:深化数据要素改革 145 05  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47 第 1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149 0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内涵 150 02  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54 03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156 04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158 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60 第六部分  县域经济篇 第 15章  县域新质生产力:重塑县域发展格局 172 01  加快形成县域新质生产力 173 02  坚持县域经济新发展理念 176 03  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179 04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82 第 16章  机制建设: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86 01  市场融入机制 187 02  产业生发机制 188 03  充分就业机制 189 04  城乡融合机制 191 05  区域协作机制 192 06  持续创新机制 194 第 17章  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195 01  驱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升级 196 02  提升农村绿色发展水平 198 03  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200 04  助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3 第七部分  创新实践篇 第 18章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8 0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9 02  赋能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211 03  赋能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214 第 19章  广东优势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启示 218 01  基础研究: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219 02  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22 03  成果转化:构建科技孵化体系 224 04  科技金融:超前布局科创产业 225 05  人才支撑: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227 参考文献 2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