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国际论争和模型启示)

中国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国际论争和模型启示)

  • 字数: 254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阎琨//吴菡|
  • 商品条码: 97873026697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既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 命题。本书立足于我国拔尖 人才教育实践,借鉴国际拔 尖人才教育的前沿研究范式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 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书一 方面充分对接国际理论和模 型,深入探讨了国际拔尖人 才领域的理论论争、研究范 式和前沿论题,对国际拔尖 人才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核 心命题进行了本体论、价值 论和方法论的深入探究;另 一方面在中外学界研究的基 础上,立足于我国拔尖人才 选育实践,深入探索具有中 国特色和实践价值的拔尖人 才的选拔标准、培养机制和 评估体系,构建了拔尖人才 选拔—培养—评价动态模型 ,系统地研究了拔尖人才的 产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作 为国内首部系统讨论拔尖人 才培养的理论专著,本书不 仅为拔尖人才选育国家标准 的制定和政策的部署提供了 重要的决策参考,也对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拔尖人才培养 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简介
\"阎琨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政策分析和管理学博士 拔尖人才培养领域权威专家。曾就职于美国智库戈德华研究所(GoldwaterInstitute)。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和微观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次获得“天元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教育奖”。在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Policy和《教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篇被《新华文摘》转载)。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参加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为拔尖人才选育的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务院、科技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高端智库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吴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19届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政策 \"
目录
第一章 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论争和国际趋势 第一节 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论争 第二节 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范式和理论模型 第三节 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国际趋势 第二章 拔尖人才的产生和选拔模型 第一节 拔尖人才的产生模型——以西蒙顿的突现-表观遗传模型为例 第二节 拔尖人才的选拔模型——以慕尼黑天赋模型、ENTER模型和WICS模型为例 第三章 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型 第一节 茨格勒的资优行动模型 第二节 加涅的天赋-才能区分模型 第三节 慕尼黑天赋培养模型 第四章 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模型 第一节 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第二节 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国际模型中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我国拔尖人才培养误区和模式重构 第一节 我国大学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内部冲突实证研究 第二节 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研究 第三节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研究 第四节 中国拔尖人才培养的误区与重构方向 第五节 中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际比较和模型启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